第134章 夏木繁荫研新技,网络同心强护脉

接下来的两天,孩子们按计划优化预警仪:把观察窗口扩大到两指宽,在竹管外侧贴上彩色纸片,标注“白色=安全、淡粉/浅紫=注意、深紫/红色=紧急”,还在竹管底部加了个小挂钩,方便挂在地脉节点旁的树枝上。

与此同时,护脉网络的技术骨干们也传来了新研发的消息。青岩村的小石头,之前跟着孩子们学过土壤检测,知道村民用铲子取样时,很难取到深层土壤,而且土样容易混杂。他用家里的空心钢管做原料,一端焊上锯齿(方便切入土壤),另一端焊上带刻度的手柄(能精准控制取样深度),还在钢管侧面开了个小槽,取完样后能直接把土样推出来,不用破坏钢管。

“这个‘多功能土壤取样器’,能取到半尺深的土样,误差不超过半寸!”小石头通过传讯符发来视频,视频里他用取样器轻松插入土壤,拔出后从侧面槽里推出完整的土样,“咱们村的村民试了,都说比铲子好用,取的土样准,检测数据也更可靠。”

黄沙镇的镇长则改良了“固沙网”。之前的固沙网是用普通麻绳编织的,虽然能挡住沙子,但时间长了容易腐烂,而且不能改善土壤。镇长试着在麻绳里加入切碎的沙灵草纤维(沙灵草耐旱,纤维韧性强),编织成新的固沙网。试用后发现,新网的使用寿命比之前长了三个月,而且沙灵草纤维在风沙的打磨下慢慢腐烂,还能变成肥料,促进沙灵草生长,固沙效果提升了20%。

小主,

这些新工具的研发进展,孩子们每天都会整理成“护脉新工具研发周报”,通过传讯符发给所有村庄。周报里不仅有工具的照片和使用说明,还留出“建议栏”,邀请村民提改进意见。很快就收到了不少反馈:碧水村建议在预警仪上加个防水套(湿地多雨,防止雨水损坏感应纸);黑石村建议给土壤取样器的锯齿加层防锈漆(岩石区潮湿,容易生锈);清塘村则建议把固沙网做得更宽一点(湿地边缘的风沙更大,需要更宽的网防护)。

孩子们和技术骨干们根据反馈,再次调整工具:给预警仪套上透明防水袋(不影响观察,还能防水);给土壤取样器的锯齿喷上防锈漆;把固沙网的宽度从三尺增加到四尺。

第七天,王小树带着优化好的预警仪,去了最近的青岩村试用。村长老带着几位村民,跟着他来到村外的地脉节点旁,把预警仪挂在树枝上。不到半小时,其中一个预警仪的感应纸就变成了淡粉色。

“这是有波动了?”村长老赶紧拿出测灵仪,“灵气浓度13.0,比昨天低了0.2,还在安全范围,但确实有变化。要是以前,咱们根本发现不了,等灵气再降点,灵草就该出问题了。”

“现在发现了,就能提前处理,比如撒点灵脉晶屑,或者检查一下节点周围有没有堵塞,”王小树说,“这个预警仪,每个村庄先发五个试用,要是好用,咱们再批量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