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成品用了三天,是个简陋的土炉连着一段直通的烟道,上面用石板盖着。点燃石炭后,浓烟大的能呛死人,但大部分烟气确是顺着简陋的烟囱飘了出去,石板也渐渐有了温度。
小主,
“有门!”宋华安不顾熏的雀黑的脸,高兴的灌了三碗带沙的水。
经过不断的调整试验,在第二次大雪来临前,宋华安终于坐上了土炕,感受着从底下透上来的、扎实的暖意,让她几乎要落下泪来。
“终于是成了!”
消息不胫而走,那个救了宋华安的樵夫大花,第一个站出来愿意在自家尝试。宋华安亲自带人,用了两天时间,在大花家那间四处漏风的破屋里,盘起了山阳郡第二个真正意义上的、连接石炭灶的火炕。
当黑色的石炭在灶膛里燃烧起来,灼热的烟气在曲折的土坯烟道里穿梭,冰冷的土炕渐渐变得温暖,直至烫手,整个屋子都被这持续的热量烘得暖融融的时,大花和他年迈的母亲摸着温暖的炕面,激动得语无伦次。
“热……热的!娘,是热的!再也不怕冻脚了!”
见此,宋华安突然也不觉得累了,当即组织人手开始在郡城内分批分片地指导百姓盘炕。
从最初简陋的土炉连炕,到后来结构更合理、热效率更高的正式火炕;
短短半个月,山阳郡城里,越来越多的烟囱冒起了带着些许硫磺味的炊烟,虽说煤质问题暂时无法解决,但这个冬天不会在冻死人了。
“大人,我看城中有不少无家可归之人,你能不能让百姓腾出几间空房,给那些人过个冬?有愿意帮忙的,每家每户二十两白银。”
“自是,自是可以。”
郡守低着头,哽咽地退了出去。
宋华安站在府衙门口,看着那些冒着袅袅青烟的烟囱,抠了抠指甲里嵌着的黄泥。
夏生给她递了一杯热水,红着眼一脸心疼,“殿下,您受苦了。”
宋华安接过热水,喝了一口,脸上露出了一个无比满足的笑,“也就苦着一阵儿,今天这水烧的好,没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