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铁骑纵横阿拉伯 新月之地尽归心

与此同时,第十四师陈光远部正在向内志高原进军。这片广袤的沙漠地带居住着以沙特家族为首的贝都因部落。

军帅,伊本·沙特的使者到了。参谋向王士珍报告。

王士珍看着地图上标注着伊本·沙特活动范围的区域,冷静地分析:“伊本·沙特是个人物,有野心,也有能力。告诉他,帝国欣赏他的才干,可以支持他统一内志地区,建立内志王国,并由他担任国王。但他必须明确承认帝国的宗主权,其军队规模需受限制,外交政策需与帝国协调,并允许帝国在其境内关键地点设立贸易站与补给点。这是帝国给予的机遇,也是他唯一的选择。”

经过三天的艰苦谈判,沙特家族最终接受了帝国的条件。五月二十五日,内志王国宣布成立,伊本·沙特在利雅得加冕为王。消息传开,周边诸多贝都因部落纷纷遣使表示效忠或至少保持中立。帝国的影响力,如同渗入沙地的水滴,迅速向内陆深处蔓延。

偏居半岛东南隅的阿曼诸部落,在听闻也门、内志相继归附帝国秩序后,也明智地选择了臣服,向帝国递交了归顺书。

现在,整个阿拉伯半岛都在帝国的掌控之中了。王士珍满意地看着地图上接连被标记为帝国势力范围的区域。

小主,

然而,他的目光很快投向了西北方向。在那里,还有更重要的目标等待征服。六月一日,王士珍接到定王柏凌峰的命令:“第五军主力,即刻向黎凡特地区进军!配合第三军、第四军,完成对奥斯曼帝国在亚洲最后领土的合围,兵锋直指叙利亚!”

第五军立即开始调动。第十三师留守阿拉伯半岛,负责维持各地秩序;第十四师、第十五师则开始向西北方向挺进。

帝国的军事调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黎凡特地区激起了巨大的涟漪。早就对奥斯曼统治心怀不满的阿拉伯贵族和城市长老会闻风而动。大马士革、阿勒颇、的黎波里、贝鲁特等重要城市的显要人物,纷纷秘密或公开地派遣使者,穿越奥斯曼军的封锁线,向正在北进的帝国军队表示效忠,并急切请求帝国尽快派兵“解放”他们的城市。

“将军!大马士革城内传来密报,奥斯曼守军主力已开始向西北方向撤退,城内的阿拉伯长老会已控制部分街区,并正式请求我军尽快入城接管,以防乱兵劫掠或极端分子趁势作乱!”通讯兵向正在行军途中的王士珍报告。

六月十日,第五军先头部队进入大马士革。这座历史名城几乎未作抵抗就向帝国投降。当地的阿拉伯人甚至欢天喜地地迎接帝国军队,将奥斯曼统治的终结视为解放。

“立即接管所有政府机关、兵营、电报局及交通枢纽。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宵禁,严厉打击趁火打劫行为。”王士珍对第十五师师长卢静远下达了明确的指令,“记住我军的纪律!务必尊重伊斯兰信仰,保护所有宗教场所,不得干扰正常宗教活动。对当地民众,要以怀柔安抚为主,帝国于此,非为掠夺之征服者,乃为秩序之重建者与保护者。”

在帝国军队高效而有序的接管下,大马士革以及随后陆续归附的阿勒颇、霍姆斯、哈马等黎凡特主要城市,迅速恢复了基本秩序。更让当地居民感到意外与欣慰的是,帝国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并且很快就开始组织人手修复被奥斯曼溃军破坏的基础设施,清理市容,甚至还发放了部分粮食以稳定民心。这与奥斯曼统治末期横征暴敛、腐败无能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帝国与奥斯曼人不同,王士珍对当地的阿拉伯贵族说,我们带来的是秩序与繁荣,而不是压迫与掠夺。

与此同时,在巴格达,柏凌峰正在审阅各地送来的战报。帝国的旗帜已经插遍了中东的每一个重要城市,奥斯曼帝国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彻底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