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日,阿根廷宣布加入协约国集团。随后,乌拉圭、巴拉圭、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国纷纷效仿。
至此,帝国已经基本控制了整个南美洲。从墨西哥到火地岛,帝国的龙旗在各大主要港口上空飘扬。
在战略要地麦哲伦海峡,帝国工程部队开始修建永久性军事基地。这个控制着大西洋与太平洋连接点的重要通道,将成为帝国掌控两洋的战略支点。
在秘鲁的卡亚俄、智利的伊基克和瓦尔帕莱索、阿根廷的布兰卡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海军基地都在紧急建设中。
五月一日,邓绍忠在巴西的累西腓建立了帝国舰队前进司令部。站在司令部大楼的顶层,他可以俯瞰整个港口,那里停泊着帝国海军最强大的战舰。
向新京发报,邓绍忠对通讯官说,南美已定,帝国龙旗已插遍美洲东西海岸。请求下一步指示。
在新京,皇帝柏凌云接到捷报后,立即召集军事会议。
南洋舰队的胜利,为帝国打开了通往大西洋的大门,皇帝指着地图说,现在,我们要考虑进入加勒比海了。
首辅文履谦谨慎地提醒:陛下,加勒比海是美国的后院,我们在那里的任何行动都可能引发强烈反应。
美国已经自顾不暇,柏凌云自信地说,他们在太平洋的势力已经被彻底清除。现在是帝国进入加勒比海的最佳时机。
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动。东洋舰队开始向巴拿马运河集结,准备通过这条刚刚修复的航道进入加勒比海。
在珍珠港,投降的美军官兵被妥善安置。帝国守备部队开始修复港口设施,准备将这里建设成帝国在太平洋东部的永久基地。
理查森少将和他的部下们被安置在专门的战俘营中,条件比他们预期的要好得多。每天有充足的食物和医疗保障,帝国士兵对他们也以礼相待。
或许,投降并不是最坏的选择。理查森在日记中写道,至少,我的士兵们活下来了。
而在南美洲各地,帝国的统治正在稳步建立。从巴西的热带雨林到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帝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当地精英阶层很快发现,与帝国合作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在秘鲁的铜矿、智利的硝石矿、巴西的咖啡园,帝国的资本和技术开始大量涌入。一条从南美洲到帝国的新的贸易航线逐渐形成。
帝国的龙旗,已经在太平洋和南美洲上空牢牢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