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定鼎叙功革爵制 王公侯伯耀朝堂

帝国南北两场大征的胜利凯歌,最终在新京上空汇成恢弘的交响。启元八年冬,新京城外的凯旋广场,见证了帝国立国以来最盛大的景象。

来自北疆,带着冰霜气息的得胜之师,与来自南国,风尘仆仆却斗志昂扬的征南劲旅,分列巨大的汉白玉凯旋门两侧。赤龙旗遮天蔽日,将士们甲胄鲜明,刀枪如林,肃杀之气与荣耀之光交织,令人望之屏息。

皇帝柏凌云,身着十二章纹玄色衮服,登临凯旋门楼。当他俯瞰着脚下这片由他和他的将士们共同打下的浩荡江山时,即便是以他的沉稳,心中亦不免豪情激荡。献俘仪式庄严肃穆,被俘的俄军将校、沙俄总督府官员与阮氏国王及其眷属重臣,一同匍匐于长长的御道之下,这无声的画面,比任何言辞都更具冲击力地宣告着帝国同时击垮北疆巨熊与南陲藩篱的无上武功。

盛大的阅兵式后,武英殿内,定鼎叙功的大朝会如期举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期待与凝重,所有人都预感到,这将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封赏。

柏凌云端坐龙庭,目光缓缓扫过殿内济济一堂的文武功臣,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北逐俄寇,收复故土万里;南平交趾,再开疆域两省。此皆赖上天庇佑,将士用命,文武同心之功!帝国版图之盛,远迈汉唐;朕心之慰,无以复加。”

他略作停顿,语气转为更深沉的思索:“然,赏功罚过,乃国之纲纪。观历代兴衰,爵赏之制,关乎国运。今日之功臣,皆帝国之肱骨,若赏不当功,何以激励来者?若名器轻授,又何以尊崇国体?”

这番引子,让群臣屏息凝神,知道皇帝即将宣布重大决策。

“朕与内阁、大都督府诸公连日议定,为酬殊勋、明秩序、垂久远,特鼎革爵赏之制!”柏凌云的声音陡然清晰斩截,“自即日起,定制:非我柏氏宗室者,异姓不王!此非薄待功臣,实为尊朝廷、重名器之根本。宗室之外,功臣爵位,定为公、侯、伯三等,以古之州府美名冠之,使功勋与疆土同辉,世袭罔替或依制承袭!”

这番宣告,如巨石落水,激起千层浪。异姓不王,明确了宗室的超然地位;而公侯伯三等爵冠之以州府美名,则给了功臣极高的荣耀和清晰的晋升阶梯。

“此外,”皇帝继续道,“为理顺朝政,强化中枢,朕决定调整内阁建制。内阁设首辅一人,次辅一人,下设外交大臣、工商大臣、内务大臣等阁员,共襄国是。内阁为帝国最高行政机构,凡军国要务,皆由内阁议定,呈朕裁决。”

“同时,为统合内廷与外朝事务,朕决定整合内务部,统辖宫廷、宗室、官营产业及皇家事务。内务部与锦衣卫皆由内务大臣统一节制。内务部主理行政、财务、监察文官体系,锦衣卫专司侦缉、情报、监察之责。二者职权分明,相辅相成,共保帝国安宁。”

接着,便是具体的册封,柏凌云的语气变得庄重而充满感情,他先从宗室至亲开始:

“武王柏凌岳!”

“臣在!”柏凌岳踏前一步,虎躯震动,声若洪钟。

“尔统御北疆,浴血奋战,克复旧疆,扬威朔漠,功在社稷,堪称国之柱石。武王之号,已显尔之勇烈,今特赐双俸,世袭罔替,仍掌大都督府,总摄天下兵马!望尔永为帝国之干城!”

“臣,谢陛下隆恩!必竭尽肱股,永固山河!”柏凌岳激动叩首。

“柏凌峰!”

“臣在!”柏凌峰沉稳出列。

“尔智勇双全,鹰嘴砬子奇袭,库页岛跨海,西路横扫,战功赫赫,堪为典范。朕封你为定王,授大都督府都督,协理武王处理军务,共卫帝国!”

“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柏凌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