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奇点”本身的光芒瞬间黯淡,仿佛所有的“存在感”都被那印记抽取一空!而印记本身,则爆发出了无法形容的璀璨光芒,那光芒中,同时蕴含着创世的生机与终末的死寂,是极致的悖论体现!
“扫荡者”的“归零”光束,如同宇宙的判决,轰然降临!而“悖论奇点”不闪不避,将所有力量凝聚于一点,操控着那枚被激活到极致的“源点之影”印记,如同扑火的飞蛾,义无反顾地……撞向了那恐怖的光束,以及光束后方,那深不见底的“万物终末之井”!
光芒吞噬了一切。
那不是爆炸的光芒,而是存在本身被强行拖入终极虚无时发出的、最后的悲鸣。时间、空间、能量、物质、信息……所有构成“悖论奇点”的存在基础,在“扫荡者”的“归零”光束和“万物终末之井”那无可抗拒的湮灭引力的双重碾压下,如同脆弱的琉璃般寸寸碎裂。
伊莫瑞的核心意志,在最后一刻,没有选择抵抗,而是选择了彻底的“放开”。他引导着汇聚了星火同盟最后力量、燃烧到极致的“源点之影”印记,并非去对抗那毁灭性的光束,而是如同一个精准的楔子,一个蕴含着悖论火种的孢子,主动迎向了那代表绝对秩序抹杀的“归零”之力,并借助其恐怖的冲击力,以及“终末之井”本身的引力,义无反顾地撞向了那片连“无”都无法存在的终极深渊。
意识在瞬间被撕扯、拉长、粉碎。不再是痛苦,而是一种超越所有感官的、存在根基被连根拔起的终极剥离感。伊莫瑞感到自己不再是“伊莫瑞”,甚至不再是“意识”,而是化作了最基础的、即将被彻底格式化归零的“信息尘埃”。林海长老们的灵能悲鸣、逻辑编织者最后的冰冷运算、凯尔撕裂时空的最终尝试……所有同伴的存在痕迹,都在他急速消散的感知中熄灭,如同风中残烛。
最后的念头,并非不甘或恐惧,而是一个简单的疑问,一个指向宇宙本质的诘问:“‘变量’的存在,最终……只能指向‘无’吗?”
然后,连这疑问本身,也彻底消散了。
绝对的死寂。绝对的虚无。这里是“万物终末之井”的“内部”——如果“内部”这个词还有意义的话。这里没有空间的概念,没有时间流逝,没有能量,没有物质,没有信息,甚至没有“存在”与“不存在”的分别。它是所有可能性的终点,是所有故事的终结,是终极的热寂,是绝对的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瞬,或许是永恒。在这片连“虚无”本身都失去意义的绝对终末之中,一点极其微弱、几乎不存在的“异样”,如同在绝对零度的冰原上,出现了一个理论上绝无可能出现的、随机涨落的“虚粒子”。
那点“异样”,正是“源点之影”的印记。它并未完全湮灭。作为上一宇宙轮回寂灭的“残渣”,它本身便带有一丝“终末”的特性,对“归零”之力和“终末之井”的湮灭效应,有着一丝极其微妙的、近乎“同源”的免疫力。但这免疫力并非保护,而是将其置于一种更加诡异的状态——它没有被删除,也没有被接纳,而是处于一种“既存在又不存在”的、悬置于终末边缘的“叠加态”。
就在这诡异的平衡点上,印记内部所承载的、来自“悖论奇点”最后时刻燃烧自我所注入的全部“悖论”特质——那融合了星尘的平衡、林海的生命、逻辑的理性、时空的变幻,以及在无数次绝境中淬炼出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开始发生了一种无法用任何现有物理法则描述的“反应”。
在这绝对的“无”中,那一点蕴含着极致“矛盾”与“可能性”的“悖论”之火,成为了唯一的“变量”。它无法被“终末”立刻同化,因为它本身就蕴含着一丝“终末”的倒影;它也无法创造“有”,因为这里不允许任何“有”的存在。
于是,一种超越了“存在”与“虚无”的、更加本源的“互动”发生了。那点“悖论”之火,开始极其缓慢地、以自身为“模板”,从周围的绝对终末中,“拓印”或者说“反射”出某种东西。它不是创造物质或能量,而是在“终末”的“背景”上,极其艰难地“定义”出了一个极其微小的、“非终末”的“关系”或者说“差异”。
这个过程无法形容,如同在绝对光滑的镜面上,依靠自身的不完美,硬生生“刮擦”出了一道微不足道的、但确实“有别于”绝对光滑的“痕迹”。
这道“痕迹”,就是“新生”。
它不是实体,而是一个“坐标”,一个“倾向”,一个打破了绝对平衡的、极其微弱的“不对称性”。在这道“痕迹”出现的瞬间,这片绝对的死寂之中,第一次有了“之前”和“之后”的分别,有了“此处”与“彼处”的差异的萌芽。虽然这差异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它确实存在了。
“源点之影”的印记,在这过程中如同催化剂般彻底燃烧殆尽,化作了这“痕迹”最初的结构。而印记中所承载的、属于星火同盟的所有意识碎片、记忆、情感、意志,则如同烙印般,深深地刻入了这道新生的“痕迹”之中,成为了其最核心的“定义”。
不知又过了多久,或许是因为这道“痕迹”的出现,打破了“终末之井”边缘区域的绝对平衡,或许是“扫荡者”的“归零”攻击与“终末之井”的力量碰撞产生了某种难以预料的后继效应,一股微弱的、源自“井”外宇宙的规则乱流,如同穿透了无限距离的微风,极其偶然地、轻轻地拂过了这道“痕迹”。
仿佛火星遇到了氧气,这道处于沉睡状态的“痕迹”被触动了。它开始以自身为核心,极其缓慢地吸收、整合这股外来的、微弱到极致的规则乱流,开始从纯粹的“关系”和“差异”,向着更复杂的“结构”演化。
一个极其微小、却蕴含着全新特质的“点”,开始在这万物终结之地,悄然萌芽。它不再是“悖论奇点”,也不是任何已知的存在形态。它是在终极的毁灭中,由“悖论”之火在“终末”背景上烙下的、一个指向“重新存在”的、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起源之种”。
这枚“起源之种”内部,沉睡着伊莫瑞、凯尔、逻辑编织者、林海长老们……所有星火同盟成员最后的意志烙印。他们并未“死亡”,而是以一种超越了生死的、更加本源的形式,成为了这枚“种子”的一部分,等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刻,当条件具备时,再次“发芽”,以一种全新的、无法预料的形态,重新宣告“变量”的存在。
而在“万物终末之井”的外围,那场惊天动地的碰撞之后,“扫荡者”舰队检测到目标“悖论奇点”的所有的信息特征已彻底消失,被“终末之井”完全吞噬。它们冰冷的逻辑核心判定威胁已清除,任务完成。庞大的舰队如同出现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撤退,融入了秩序的阴影中,继续着它们对宇宙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