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摘牌的人

“这是屠杀。”赵子轩看着报告,脸色煞白,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是以科学为名的精准屠杀。”林枫补充道。

战争的武器已经到手。

四个人彻夜未眠,分工明确,一场绝地反击在黎明前悄然部署。

赵子轩发挥他笔杆子的优势,根据王教授的报告,连夜撰写了一篇深度文章。

他没有用煽动性的语言,而是冷静地借用王教授的学术理论,将报告中那些冷酷的术语一一解构,剖析其背后的荒诞与残忍。

文章的标题直击人心——《当我们说“这人像个好人”时,系统已经判了他孩子的死刑》。

张野则在天亮后冲向了市集。

他找到了那些同样因为孩子被列入“待观察名单”而忧心忡忡的摊主们,将文章的核心观点浓缩成一句句最朴素、最扎心的话,印制成上万份传单。

“你今天扶人一把,你孩子明天少读一年书?”“一次见义勇为,三代前途未卜?”这些传单如雪片般飞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学校门口、社区公告栏、人满为患的公交站台。

而林枫,他将报告中的逻辑模型,转化成了一个更直观、更具冲击力的东西——一个名为“亲情脱钩模拟器”的演示程序。

界面极其简洁,只有一个输入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任何人都可以输入一件自己做过或者可能做的“好事”,比如“为灾区捐款五百元”。

点击确认后,系统会瞬间生成一张庞大的家族关系图谱,并用红色的线条和惊悚的文字,标示出这件善举可能引发的78种连锁崩塌路径。

“因您本次捐款行为,信用评级微调,您儿子的重点高中录取顺位下降三名。”

“因您儿子顺位下降,导致同学关系紧张,产生校园霸凌风险,您女儿的心理健康评估被标记为‘待观察’。”

“因您女儿的评估结果,您外甥女申请参军的家庭背景审查中,‘近亲属社会风险’一项被扣分,不予通过。”

最远的一条影响,甚至关联到了他八竿子打不着的侄女,仅仅因为这次捐款,她未来申请一所优质幼儿园的资格都被打上了问号。

这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活生生的、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噩梦。

下午,海城大学最大的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

王崇礼教授有一场面向全校的公开讲座。

他像往常一样走上讲台,台下甚至坐着几位校领导和教育局的代表,他们是来“倾听专家意见”,为后续的舆论引导做准备的。

讲座开始,王崇礼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

然而,在进行到一半时,他没有切换到下一页PPT,而是突然话锋一转:“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引以为傲的‘数据驱动决策’,在现实中究竟是什么模样。”

他按下了播放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