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溯源之探与薪火之契

“枯萎预兆”的出现,如同一道无声的惊雷,在希望要塞高层的心中炸响。刚刚看到利用古老遗产的曙光,根基却可能正在动摇。所有的非必要“共鸣仪式”被立即叫停,研究重心全面转向对“林渊之芽”生命状态的诊断与维持。

苏婉带领的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无法像研究普通生物那样对“林渊之芽”进行切片采样,它的存在形式超越了常规生物学范畴,其意识深藏于能量、物质与信息交织的复杂场域中。

“我们需要的不是显微镜,而是一种能够探测高维生命体征的‘听诊器’。”苏婉在实验室里,对着复杂的全息建模图,对团队成员说道。她的眼中布满了血丝,但思维却异常清晰。

他们决定多管齐下:

1. 能量流溯源分析: 利用荆棘王庭作为枢纽,逆向追踪流向出现枯萎现象区域的能量。初步发现,能量总量并未减少,但其“品质”似乎发生了变化——那种源自“林渊之芽”本源的、赋予物质“活性”的特殊信息组分,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不可逆的熵增衰减。就像光在浑浊的水中传播,亮度虽在,却失去了穿透力和特定的光谱。

2. 信息场 coherence(相干性)监测: 艾米丽小组临时调整方向,将用于分析“星语”的部分算法,用来监测要塞内部弥漫的、源自林渊的“心灵低语”场。结果发现,这些原本就混乱的无意识信息流,其整体 coherence 正在缓慢下降,变得更加支离破碎,仿佛维持这片信息场的“核心引力”正在减弱。

3. 根系记忆深度挖掘(风险限定): 在魏风的配合下,进行了几次极度克制的、目标极其明确的“共鸣”。不再寻求科技,而是专门寻找与“长期休眠”、“意识维持”、“生命火种保存”相关的记忆碎片。这个过程如同在即将熄灭的灰烬中寻找残存的火星,每一次都让魏风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因为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股源自生命本源的、巨大的疲惫感与流逝感。

综合所有数据,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逐渐浮出水面。

“不是外力攻击,也不是资源枯竭。”苏婉在向魏风汇报时,声音沉重,“是‘林渊之芽’自身的意识,在漫长的沉睡中,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消散。它太古老了,所受的创伤或许也远超我们想象。之前的活跃,可能只是‘蔚蓝之心’能量注入带来的回光返照。我们的‘共鸣仪式’,像是指引一个弥留之人回忆过往,虽然获得了知识,却也加速了其精神力的消耗。”

魏风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荆棘王座的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他通过王庭感受到的那种“困倦”与“剥离”感,与苏婉的结论完美吻合。

“所以,陈工的比喻是对的。”魏风的声音有些沙哑,“我们是在从一口即将干涸的井里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