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班长的挑战

“书中提到,‘元息’是一种基于人体潜能开发的生命能量,可以通过特定呼吸法和导引术激发。我想请问,这种所谓的‘生命能量’,其物理载体是什么?是生物电?是ATP?还是某种尚未被现代科学发现的微观粒子?它的激发机制,是否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如果符合,它转化的效率如何量化?如果不符合,那是否意味着它违背了基本的物理法则?”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连珠炮,带着理科尖子生特有的逻辑强迫症和刨根问底的精神。这些问题尖锐、专业,直指幻想设定的“科学性”根基,显然是有备而来。周围不少同学听得云里雾里,但也能感觉到李威问得“很厉害”,不由地为林见鹿捏了把汗。这要是答不上来,之前营造的“天才”形象恐怕会大打折扣。

赵昊急得直挠头,想帮腔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面对这充满挑衅意味的“学术质询”,林见鹿的脸上却不见丝毫愠色或慌乱。他甚至还微微笑了一下,那笑容清淡,带着一种洞悉对方心思的了然。

他站起身,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教室前方的黑板前,拿起粉笔。这个动作瞬间让所有人想起了他曾在物理课上惊艳全场的表现,期待感陡然提升。

“李威同学的问题很好,触及了幻想文学与现实科学的边界。”林见鹿开口,声音清晰而平稳,仿佛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山海狩猎人》是小说,是文学创作,其核心是讲述故事、传递情感与思想,而非科学论文。其中的‘元息’设定,是一种艺术化的想象和隐喻。”

他先定了性,堵住了对方用纯科学标准死磕的路。然后,他话锋一转:

“不过,既然你问到了科学依据,我们不妨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种‘想象’的可能性。”他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下几个简单的图示,“你提到的生物电、ATP,确实是人体能量活动的表现形式。现代科学对人体自身的认知还非常有限,尤其是意识、潜意识对生理状态的调控作用。”

“比如,”他指向第一个图示,“通过特定的呼吸节奏(如腹式呼吸、屏息),可以显着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心率、血压,这已被实验证实。这是否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内在‘能量’流动的初步引导?”

他又指向第二个图示,“某些极限状态下,人体能爆发出远超平常的力量,肾上腺素的分泌只是部分原因,更深层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元息’的设定,可以看作是对这种潜在机能的一种夸张和系统化的文学演绎。”

“至于能量守恒,”他看向李威,目光平静,“小说中并未描述‘元息’无中生有,它源自人体自身精气的转化和积累,可以理解为一种更高效、更内在的能量利用方式,其‘损耗’体现在修炼所需的大量食物摄入和精力消耗上。这并非违背,而是在一个假设的框架内,重新定义了‘输入’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