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灵境”初开

“第二,”赵青瓷接口道,“世界的实时渲染与物理规则模拟。一个真正‘真实’的虚拟世界,其信息量和计算量是天文数字。即使以‘烛龙’的算力,要支撑多人同时在线的、物理规则高度复杂的沉浸体验,也极其困难。”

埃琳娜嚼着口香糖,懒洋洋地补充了第三点:“也是最玄乎的一点,意识锚定与边界管理。怎么确保进去的人能随时出来?怎么防止有人在里面意识迷失,或者……像某些科幻小说里写的那样,把虚拟世界当成了唯一的真实,拒绝返回?这需要一套全新的心理学协议和底层安全架构。”

帕洛玛·陈微微颔首:“埃琳娜说的正是关键。‘灵境’必须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火墙’,确保使用者的核心自我认知不被虚拟体验所侵蚀或替代。我们需要定义什么是‘健康的沉浸’,什么是‘危险的迷失’。”

梅林老爷子则对数学部分更感兴趣:“规则!世界的规则!如果物理定律可以自定义,那么支撑这个世界的数学基础是什么?是沿用我们现有的欧几里得几何和经典物理,还是可以引入非交换几何、弦论膜宇宙的模型?这需要一套全新的、自洽的‘世界生成数学’!”

小主,

会议变成了激烈而开放的辩论场。工程师、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不同领域的思维猛烈碰撞,关于技术路径、伦理边界、甚至虚拟世界本体论的争论不绝于耳。

林见鹿没有打断他们,反而鼓励这种碰撞。他知道,“灵境”的成功,离不开这种跨学科的、近乎混沌的创造性过程。

接下来的几个月,书院仿佛进入了一种疯狂的创造状态。

在神经工程坊,赵青瓷团队在“织网”基础上,开始研发新一代的“全感织网”接口,试图通过模拟神经微电流和精准的体感反馈阵列,欺骗大脑的触觉和温觉中枢。

在计算中心,沈渊带领团队优化“烛龙”的分布式渲染算法,并开始设计一套可以动态加载和组合不同物理规则的“世界引擎”。

在哲学与认知工作室,帕洛玛·陈团队则着手制定“灵境”用户协议和心智健康监测体系,并将其命名为“归来锚点”协议。

而梅林老爷子,则拉着陈星衍和几位数学少年,在白板上写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可能作为虚拟世界基石的数学结构,称之为“创世几何”。

首次全感原型测试日。

测试者依旧是勇敢的林小雨。她坐在升级版的“全感织网”座椅上,戴上了覆盖更大视野的轻型VR头盔。

“小雨,我们即将进入‘灵境-阿尔法’测试环境,一个模拟的宁州竹林。”赵青瓷的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传来,平静而稳定,“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