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烛龙”成功

陆知行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他死死盯着那团遵循着他理论预言而“舞动”的能量,眼眶不受控制地湿润了。理论,真的照进了现实!

林见鹿依旧靠在栏杆上,但他插在口袋里的手,已经握成了拳,微微颤抖。他看着那在磁场牢笼中“优雅”燃烧的能量之火,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令人振奋的数据,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巨大成就感、对未知的敬畏以及对未来无限憧憬的热流,冲撞着他的胸腔。

成功了!至少在实验验证的层面,“高维流形约束理论”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等离子体持续约束时间:500毫秒!”数据记录员报出了一个让全场再次屏息的数字。

对于大型装置,这个时间很短,但对于“烛龙一期”这样的小型实验装置,在首次放电中就达到这个量级,并且整个过程呈现出如此高的稳定性,这已经是一个奇迹!

“安全关闭程序启动!”

“等离子体逐渐熄灭……”

“磁场平稳衰减……”

随着指令下达,观测窗内那团瑰丽而强大的能量之火,如同它诞生时一样,迅速地黯淡、收缩,最终归于黑暗,只留下真空室壁上一些残余的、如同星屑般缓缓熄灭的辉光。

实验室里,在经历了短暂的、仿佛时间停滞般的寂静后,猛地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掌声和口哨声!工程师们、研究员们互相拥抱、击掌,有人甚至激动地把安全帽抛向了空中。长时间的压力、不眠不休的奋战,在这一刻化为了最纯粹的喜悦和自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总工摘下眼镜,用力擦了擦眼角,走到观测廊,紧紧握住了陆知行的手:“陆博士,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我今天算是开了眼了!”

陆知行激动得满脸通红,话都说不利索了:“是、是团队的努力,是‘烛龙’和‘灵犀’的支撑……”

埃琳娜兴奋地给了林见鹿一个结实的拥抱:“林!你看到了吗?我们做到了!第一步!最坚实的第一步!”

林见鹿笑着拍了拍她的背,目光却越过欢呼的人群,与沈渊对视了一眼。沈渊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个清晰而持久的笑容,那是一种看到智慧结晶被成功验证后的、发自内心的欣慰。

“这只是开始,”林见鹿的声音在欢呼声中依然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烛龙’今天只是睁开了眼睛。下一步,我们要让它真正地燃烧起来,照亮未来。”

他走到内部通讯器前,清了清嗓子。实验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抬头望向观测廊里的他。

“我宣布,‘烛龙一期’首次放电实验,圆满成功!”林见鹿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遍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感谢诸位!今天,我们不仅验证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径,更重要的是,我们向全世界证明了,‘金乌’并非妄想,而是我们脚下正在延展的道路!这条路注定崎岖,但有了诸位,我有绝对的信心,我们能走到终点!”

更加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再次响起。

然而,就在这片胜利的海洋中,沈渊的神经束连接接收到了一条来自“灵犀”AI核心的、标记为最高优先级的加密信息。信息内容,是关于对“烛龙一期”实验过程中,全频段能量波动监测数据的深度分析报告。

沈渊快速浏览着报告,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眉头重新蹙起。他不动声色地走到林见鹿身边,将个人终端屏幕递到他眼前,压低声音:

“实验很成功,但是……‘灵犀’在背景噪声里,捕捉到了一段极其微弱、频率奇特的能量共振波纹。其震荡模式……与埃琳娜之前记录的‘现实低语’,以及秦雪报告的格陵兰岛‘中微子爆发’,存在高度相似的数学本源特征。”

林见鹿瞳孔微微一缩,胜利的喜悦如同潮水般退去,心底泛起一丝寒意。

他低头看着屏幕上那几乎淹没在噪声中、却仿佛蕴含着某种规律的波纹曲线,又抬头望向下方那个刚刚结束运行、还散发着余热的“烛龙一期”装置。

难道,他们每一次向着“人造太阳”迈出的脚步,都不仅仅是在点燃能源的希望……

同时,也是在以一种他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方式,敲击着某个连接着未知与现实、蕴藏着巨大风险与机遇的……“门扉”?

实验室里的欢呼声依旧热烈,但林见鹿和沈渊的心中,已经悄然拉响了新的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