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出华夏城的《乡规民约》,上面用毛笔写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等条款,还有村民们按的红手印。“这是我们的百姓共同制定的规矩,比你们那些写在羊皮纸上的法律更管用。殖民当局要是敢指手画脚,休战协议立刻作废。”
查理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红手印,突然想起黑石村的证词——那些被殖民军忽视的生命,在华夏城的法律里,是平等的存在。他叹了口气,划掉“备案”二字,改为“华夏城拥有完全的司法自主权,殖民当局不得干涉”。
“但涉及英国公民的案件,我们有权派领事旁听。”查理坚持道。
“可以。”天宇让步,“但判决必须按华夏城的法律,领事不得干预。”
这条款最终敲定,成为华夏城自治权的重要保障。
三、贸易与通商:互利互惠的平衡
“第四条:贸易往来”是双方争议最少的部分。华夏城的棉花、陶器、铁矿,殖民当局的布匹、盐铁、农具,都是彼此急需的物资。天宇提出“关税互惠”:华夏城对英国商品征收百分之十五的关税,殖民当局对华夏商品也需保持同等税率。
“不行,铁矿的关税必须降到百分之十。”查理据理力争,“红河谷的铁矿对殖民当局的铁路建设至关重要,不能太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以。”天宇早有准备,“但你们的织布机和冶铁炉,必须以成本价卖给我们,而且要派工匠来传授技术。”
查理犹豫了。殖民当局一直禁止向殖民地输出核心技术,怕“土着掌握后威胁统治”。但看着天宇手中那份详细的“澳洲铁路建设计划”——那是从俘虏口中得知的机密,他知道华夏城早已摸清殖民当局的软肋。
“工匠可以派,但只能传授基础技术,而且人数不得超过十人。”查理最终妥协。
双方还约定开放三个通商口岸:华夏城的青岚港、殖民当局的悉尼港,以及红河谷的中转码头。每个口岸设联合检查站,由双方人员共同管理,防止走私和偷税。
四、赔偿与释放:迟来的公道
“第五条:战俘与赔偿”的讨论最令人沉重。天宇要求殖民当局释放所有被关押的华人劳工,共三百七十六人,还要赔偿每人二十英镑的损失费。
“太多了!”查理惊叫,“二十英镑相当于一个士兵半年的军饷!三百七十六人就是七千多英镑,殖民当局拿不出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