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恨的是竟还敢发来请帖——是 ** ?

还是妄想令他俯首称臣?

袁绍的怒火并非源于表面原因,真正令他震怒的是袁术此举将严重损害袁氏家族的声望。当各路诸侯都不敢妄自称帝时,袁氏却率先打破禁忌,自然成为众矢之的。那些仍忠于汉室的人必定会将整个袁氏视为叛贼。

这不仅关乎袁术个人,更直接威胁到袁绍自身的利益。在他看来,称帝并非不可行,但必须审时度势。如今灵帝驾崩不过两年,小皇帝尚在,此时僭越称帝简直愚不可及。

面对这一突发变故,荀堪、沮授、郭图等谋士都震惊不已。田丰立即进言:主公当务之急是立即与袁术划清界限,发布讨逆檄文,最好断绝其与袁氏的宗族关系,避免牵连。

许攸随即附和:此事刻不容缓,否则您和袁氏的声誉都将遭受重创。唯有将袁术逐出袁氏,由您独掌家族大旗,才能保住四世三公的百年清誉。

审配、沮授、荀堪等人纷纷表态支持,逢纪与辛评也同声附议。这是众人首次如此一致地达成共识。

袁绍当机立断:命陈琳即刻起草讨逆檄文,同时发声明断绝与袁术的宗族关系。他深知事态严重性,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当日,陈琳执笔的讨伐文书自冀州传出,短短数日便传遍九州。

袁术阅毕怒不可遏:袁本初!尔安敢如此放肆?

孤登临帝位皆为袁氏荣光,尔有何资格褫夺吾宗族身份?

区区庶出之子,也配将孤除籍?

是夜,袁术在书房摔砸所有器物。

将袁绍祖上十八代...不,足足咒骂万遍仍难消心头之恨。

随即发布檄文,反将袁绍这个庶子逐出族谱。

各路诸侯见状,皆津津有味观赏这场袁氏兄弟的闹剧。

长安城外,督军围城的曹操同时收到袁术称帝、兄弟互斥的檄文,不禁哑然失笑。

这兄弟二人当真...竟想得出互相除籍这等损招。

程昱进言道:袁公路僭越称帝已犯众怒,袁本初断尾求生亦在情理之中。

曹操摇头:素来高看袁术,未料竟昏聩至此。此举虽在预料之中,却使袁氏声威尽丧。

然则...曹操整肃衣冠道:袁氏式微,最大获益者当属中原霸主陆风。恐怕吾那义弟此刻正抚掌大笑呢。

曹操正期盼袁术能多牵制陆风一阵,好为自己争取发展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确实!程昱点头赞同,袁术称帝还有一重隐患——会间接削弱长安天子的权威。属下建议立刻以天子名义发布讨贼檄文,至于是否出兵......他眼中闪过精光,大可让其他诸侯先去消耗。

正合我意。曹操抚掌而笑。虽然天子尚未到手,但他早已将皇室视为囊中物,自然不愿其价值受损。

传令兵匆忙呈上密信,并州荀彧大人急件!

曹操与程昱对视一眼:并州能有变故?拆信览毕,他面色骤然阴郁。程昱小心探问,却见主公将信笺推来:他竟比我们更急。

程昱细读后不解:文若同样主张发布檄文......

不一样。曹操冷然打断,消息刚到,他的文书却已送来。这说明什么?指尖轻叩案几,在他心里,汉室永远排在第一位。

曹操心中忧虑,唯恐有朝一日会因天子之事与荀彧反目成仇。他真心器重荀彧,不愿看到双方走到那一步。

“果然如此!”程昱闻言亦是面色一沉,暗自思忖:文若何苦执着于这份愚忠?汉室早已名存实亡,主公待他可谓仁至义尽。

眼下多说无益,程昱决意先宽慰曹操,便拱手劝道:“主公不必过虑,文若只是一时未能醒悟。毕竟**才过去一两年,假以时日,他自会想通。即便他想不通,吴侯也会替他开解。比起主公,那位才是真正的狠角色——软刀子 ** 不见血!”

“他的新政看似温和,实则彻底瓦解了汉室的根基。待中原大地上再无汉室痕迹,文若自然会明白。主公何须动怒?静观其变即可。”

况且,即便将来他们击败陆风,其新政怕已深入人心。届时即便曹操想重建汉室,也难上加难。改朝换代方为顺应时势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