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电影里一样,生怕他跟别的女人走了!
走上放映台,张华向放映厅的电影人、记者直接说道:
“感谢各位的到来,但我想,对于一部伟大的电影,无需多言,只需要自己去感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导演的话语是电影多余的注解,甚至是一种打扰。”
他顿了顿:“所以今天的放映就到此为止,我更愿意将时间留给大家去回味,去思考。”
“请问阿嘉妮女士,作为这部电影的女主角,为何没有出席放映活动?”
一名记者迫不及待地高声提问,道出了在场许多媒体人的疑惑。
毕竟,男女主角共同亮相,才是电影节首映的常规配置。
张华脸上露出从容的浅笑:“很抱歉,她害怕重温电影的情感,担心自己无法从角色中脱离。”
这个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解释,得到在场所有电影人和媒体的心扉。
放映厅里响起了一片恍然的低语和赞同的点头。
“原来如此……”
一位意大利记者低声对同伴感慨,“这就说得通了。阿嘉妮女士的演绎是如此的鲜活,如果她是以燃烧自我的方式投入角色,那么选择回避这种情感的重播,是艺术家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另一位法国影评人,看向张华由衷地赞叹道:
“唯有极致的情感投入,才能锻造出银幕上那般刻骨铭心的爱恋与挣扎。张先生,请您务必向阿嘉妮女士转达我们的敬意,她奉献了一场足以载入影史的表演。”
他们亲眼见证了电影中那几乎要溢出银幕的情感张力,那绝不仅仅是演技的堆砌,更像是两个灵魂真实的碰撞与交融。
阿嘉妮选择“逃避”,反而更印证了她作为演员的纯粹与投入,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
威尼斯的主要媒体报纸,以最快的速度刊发了评论。
《威尼斯晚报》的影评人在专栏中写道:
“《廊桥遗梦》一部充满东方含蓄美学,以最古典的西方叙事外壳,包裹了足以击穿任何文化壁垒的情感内核。张华,这位国际知名的东方导演,用他兼具激情与克制的手法,以及银幕上那份令人心碎的深情,完成了一次对爱情、责任与生命意义的伟大致敬。……”
而更多的报道,则聚焦于那弥漫在放映厅内久久不散的感动与心碎。
一位记者在发往米兰的通讯稿中描述:
“威尼斯评审团委员阿涅斯·瓦尔达女士,她是一位以理性与锋锐着称的电影先驱,却在《廊桥遗梦》放映厅灯光亮起后,眼眶通红的离开会场,显然还未从那段充满遗憾的爱情告别中平复。……”
意大利现存历史最悠久、发行量最大的《晚邮报》报纸,则捕捉到了更普遍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