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店铺内,那几乎要满溢出来的幸福与欢欣,如同密封不住的醇酒香气,终究是悄然飘散了出去,浸润了与之亲近之人的心田。
沈微婉与沈默既已定下相守之约,便无意隐瞒。在这青溪镇上,他们虽无高堂在堂,也无繁杂的宗族亲眷,却也有几位在艰难岁月里给予过他们温暖与帮扶的邻里长辈、知交伙伴。这份迟来的喜悦,理应与他们分享。
第一个知晓的,自然是几乎日日与他们相处、将一切看在眼里的李嫂。那日傍晚,沈微婉趁着安儿和念儿在后院玩耍,沈默也在店内帮忙收拾桌椅的间隙,将李嫂唤至一旁。她并未多言,只微微红着脸,低声将事情说了。
李嫂先是瞪大了眼睛,随即,那常年被灶火熏得微红的脸上,瞬间绽开了如同秋日菊花般灿烂舒展的笑容。她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喜悦与激动:“哎哟!我的老天爷!这可真是……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啊!”她一把拉住沈微婉的手,力道大得惊人,眼眶也跟着迅速泛红,“掌柜的!沈师傅!好!真是太好了!我早就瞧着你们……瞧着你们就该是一家人!这下可好了,安儿和念儿有了爹娘,你们也有了伴儿,这往后的日子,指定是红红火火,再没什么可愁的了!”
她说着,竟撩起围裙的一角,不住地擦拭着眼角渗出的欣喜泪花,嘴里反复念叨着“好”字,那由衷的笑容,比她自己得了什么好处还要开怀。
沈微婉看着她真情流露的模样,心中亦是暖流涌动,轻声道:“往后,店里还要多劳李嫂你费心了。”
“掌柜的你这说的什么话!”李嫂连忙摆手,“你们好了,这店就更好了!我老婆子心里也跟着亮堂!”
接下来,沈微婉与沈默商量着,一同去告知了住在同一条街尾的张婆婆。
张婆婆是青溪镇的老住户,为人慈和公正,当初沈微婉初来乍到,带着幼子艰难立足时,张婆婆明里暗里都曾帮衬过不少,时常借着由头多买些腌菜,或是说几句鼓励的话。在沈微婉心中,这位慈祥的老人,是如同自家长辈般值得敬重的存在。
两人挑了个午后闲暇的时辰,沈默特意提了一包新蒸的、松软的白糖糕,沈微婉则挽着一小坛新出的、滋味最好的紫苏腌菜,一同敲响了张婆婆那扇虚掩的、有些年头的木门。
张婆婆正坐在院中的矮凳上,就着天光眯着眼缝补一件旧衣。见他们二人一同前来,且沈默手中还提着东西,老人浑浊却依旧清明的眼睛里便掠过一丝了然的笑意。
“张婆婆。”沈微婉上前一步,声音轻柔,带着几分难得的、属于小辈的腼腆。
沈默也跟着颔首致意,将手中的糕点放在院内的小石桌上。
“是微婉和沈师傅啊,快进来坐。”张婆婆放下手中的活计,笑眯眯地招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