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檄文天下

众乡绅纷纷点头,有人道:“我听说昭国对归降者不仅不杀,还授田赐爵,甚至保留原职。这等仁政,才是真天子之象!”

于是,他们连夜写下降书,派快马送往北伐大军主营,与霍奔取得联系,表达归降之意。

在大炎的西宁州,檄文更如一把利刃,直插守将周平的心脏。周平原是先帝旧将,忠勇刚正,只因不满谢衡专权,被贬至边陲。他本欲死守城池,以全忠节。可当他亲见《讨逆檄》中所列罪状,又得知东川、南湘百姓纷纷响应昭军,心中震撼不已。他召集众将,于帅府议事:

“诸位,我守此城,本为大炎社稷。可如今,大炎已非先帝之大炎,谢衡专权,祸国殃民,百姓苦之久矣。昭军北伐,师出有名,仁政布于天下,连皇后娘娘都亲赴前线督造军械,安抚流民。我们若再为奸贼守城,岂非与天下为敌?与民心为敌?”

副将抱拳道:“将军所言极是!我等皆是热血男儿,岂愿为奸贼卖命?若能归顺昭国,保全百姓,亦是大功一件!”

周平长叹一声,拔剑斩案:“传令——开城门!降昭旗!迎北军入城!我愿率全城将士,献城归降,以赎前罪!”

消息传至北伐主营,霍奔大喜过望,立即派使节前往西宁,携昭皇亲笔诏书,封周平为“昭国镇西将军”,保留其部众,赐金帛粮草。周平感泣,率全城百姓出城相迎,北军兵不血刃,拿下战略要地。

短短十日,《讨逆檄》传遍天下四百里,如春雷惊蛰,唤醒沉睡的民心。三州士子泪诵,五郡百姓焚香祭祖,誓助昭军。大炎境内,起义频发,官吏动摇,边军倒戈。昭军未至,民心已归。北伐之路,因一篇檄文,变得前所未有地顺畅。

萧靖坐于书房,手中捧着各地传来的捷报:东川义勇已编入前军,南湘粮草正经轨车北运,西宁归降后,昭军可直插大炎腹地。他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讨逆檄》的成功,不仅因文辞犀利,更因谢衡的罪行早已天怒人怨,而昭国的仁政,早已如春雨般润入民心。

他提起笔,在最新一份捷报上,郑重写下八个大字:“**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夕阳西下,余晖如金,洒在书房的宣纸上,《讨逆檄》的字迹在光中泛着赤金光芒,仿佛被赋予了灵魂。萧靖凝视着那篇檄文,心中默念: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他们将面对谢衡的反扑、北狄的觊觎、朝堂的暗流,但只要君臣同心,军民协力,昭国终将踏破旧京,斩除奸贼,实现天下太平。

而这一篇《讨逆檄》,将成为历史的序章,铭刻在昭国复兴的丰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