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禾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原来如此!小人明白了,类似扦插枝条需带芽点。” 他举一反三的能力让顾念一暗暗称赞。
接着,张禾又指着关于玉米种植的部分:“大人,这要求‘行距二尺半,株距一尺半’,如此稀疏?寻常种粟,可要密集得多。”
顾念一耐心道:“玉米植株高大,枝叶繁茂,需充足阳光和通风。若种得太密,反而互相遮挡,影响生长,导致减产。此法乃是经过验证,能保证每株玉米都能获得足够养分和光照,最终提高总产量。”
张禾将信将疑,但看着纸上言之凿凿,又想到这是陛下亲自关注的试验,便郑重记下:“小人记下了,定按此法操作。”
就这样,两人蹲在田埂上,一个教,一个学,对着那张轻飘飘的纸,仔细探讨着每一个细节:土豆的播种深度、玉米的间苗定苗、中耕培土的时机、追肥的种类和用量(顾念一只敢提些常见的草木灰、腐熟粪肥等)……
随行的助手和力夫们则在一旁安静等候,看着这位年轻的女官和他们的老农官头对头地研究着新奇的知识,脸上也充满了好奇。
阳光洒在两人身上,微风拂过青青禾苗(旁边田里种的),远处是巍峨的秦岭轮廓。在这片古老的皇家苑囿中,一场来自未来的农业技术,正通过一张纸和两个人的交流,悄然落地生根。
理论探讨完毕,接下来便是真刀真枪的实践。张禾虽然心中对那“亩产数十石”的说法仍觉匪夷所思,但陛下旨意和眼前这份前所未见的详尽“说明书”让他不敢有丝毫怠慢。他挽起袖子,露出精壮的手臂,对身后的助手和力夫们招呼道:“都听好了!就按顾大人方才指点的法子来!仔细着点,这可是陛下的要紧事!”
顾念一也兴致勃勃,虽然她是个四体不勤的现代人,但参与“历史性”的播种,怎能不亲手试试?她也学着张禾的样子,找了副粗布手套戴上,准备下场。
首先种植的是土豆。张禾亲自操刀,拿起一把磨得锋利的短刀,按照顾念一的要求,先在火上烤了烤刀身,然后用布蘸了点随行带来的浊酒擦拭,算是简易消毒。他拿起一个土豆种薯,仔细端详着上面的“芽眼”,然后小心翼翼地沿着芽眼分布下刀,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确保每一块上都带着一两个饱满的芽眼。切好的块茎被轻轻放入一个木盆中,由助手均匀地撒上细密的草木灰。
“大人,您看这样可行?”张禾拿起一块处理好的土豆块给顾念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