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涓涓细流尚在组织内部缓缓渗透,试图滋养因规模扩张而略显干涸的土壤,一场更为急迫、更为现实的危机,却已如乌云压顶般袭来——公司的现金流,这根维系企业生命的“脉搏”,正变得越来越微弱,几近枯竭。
财务总监拿着最新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脚步沉重地走进了陈默的办公室,他的脸色比窗外的阴天还要沉郁。
“陈总,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糟糕。”他将报表摊在陈默面前,手指点着上面触目惊心的红色数字,“过去六个月,为了支撑‘价值网络事业群’的研发、市场拓展和生态补贴,我们的投入远超预期。虽然金融科技和社区服务两个事业群依然保持盈利,但它们的利润,远远填不上新业务扩张带来的巨大窟窿。”
他详细解释道:“悦选平台等生态伙伴的合作,初期为了吸引接入,我们采取了低费率甚至免费策略;‘灯塔小组’及后续扩编的技术团队,人力成本高昂;为清源农场这类标杆项目进行的定制化开发,投入巨大且回款周期长;再加上持续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费用……我们的银行存款,以每月惊人的速度递减。”
“照这个趋势,”财务总监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个残酷的结论,“如果不进行大规模外部融资,或者实现奇迹般的业务爆发式收入增长,我们的资金链,最多只能再维持四个月。”
四个月。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敲在陈默的心上。他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如果无法及时补血,“智伞”这艘刚刚调整好航向、正试图驶向蓝海的船,可能等不到看见新大陆的那一天,就会因为燃料耗尽而沉没在半途。工资发放、服务器费用、日常运营……所有这些,都将随着现金流的断裂而瞬间停滞。
增长,第一次如此直接地与生存画上了等号。
陈默立刻召集了所有核心管理层。当财务总监将冰冷的数字和严峻的预测再次公之于众时,会议室里一片死寂。此前所有的兴奋——生态的初现、技术的突破、文化的重塑——在生存危机的映照下,都显得如此奢侈和遥远。
“我们……我们是不是把摊子铺得太大了?”一位从早期就跟随创业的运营骨干喃喃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恐慌和后怕。
“现在说这个已经没有意义。”陈默打断了他,声音沉稳,但眼神锐利如鹰,“问题已经出现,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解决它。两条腿走路:第一,极限节流,确保我们能活过这四个月;第二,全力开源,寻找新的资金血液。”
极限节流,是一场刮骨疗毒般的内部革命。
由陈默亲自挂帅,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和各事业群负责人组成“成本控制小组”,对公司的每一笔支出进行审视。
所有非核心、非紧急的招聘全部冻结。这意味着,一些业务拓展计划不得不暂时放缓。
差旅标准下调,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出行和会议。能线上解决的,绝不开线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