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事件引发的风暴持续肆虐,“智伞”的现金流如同即将见底的水缸,每一滴消耗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陈默深知,在外部环境不明朗、融资无望的绝境下,试图保住所有业务线只能是加速死亡。他必须做出创业以来最痛苦、却也最必要的抉择——进行一场彻底的“业务瘦身”,砍掉一切非核心、耗资巨大或短期内无法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业务,将有限的资源极致聚焦,以求在严冬中存活下来。
一、 残酷评估:用现金流刻度丈量业务价值
陈默和林薇闭门数日,带领核心财务与业务负责人,对公司的每一条产品线、每一个项目进行了极其冷酷的“现金流体检”。评估标准前所未有的简单和残酷:在可预见的未来(未来6个月),该业务能否自身产生正向现金流,或为核心现金牛业务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撑?
评估结果触目惊心。
曾被寄予厚望的“智达通联”物流合资项目,虽然前景广阔,但当前仍处于巨额投入期,不仅无法贡献收入,每月还需总部持续输血维持运营,是眼下最大的现金出血点。
“蓝色代码”创新基金下孵化的几个前沿探索项目,虽然充满想象力,但在当前环境下商业化遥遥无期,且每月消耗着不菲的研发费用。
部分处于市场开拓早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的区域性社区服务网点,也因固定成本较高,入不敷出。
甚至连数据洞察事业部中,那些服务于长尾客户、客单价低且定制化要求高的业务单元,也被判定为“不经济”。
二、 断腕求生:战略放弃与剥离之痛
基于这份冰冷的评估报告,一系列令人心碎的决定被做出。
1. 暂停物流合资项目:与迅达物流经过艰难谈判,双方同意将“智达通联”的业务规模压缩至最低限度,仅保留核心技术团队进行平台维护和模型优化,暂停所有市场推广和新功能开发,实质性进入“冬眠”状态。这意味着“智伞”跨界拓展的雄心被迫搁置,前期投入的巨大资源和精力短期内难以看到回报。
2. 冻结创新孵化:“蓝色代码”基金被无限期冻结,旗下所有探索性项目全部暂停,团队成员解散,部分人员并入核心业务部门,部分则无奈优化。公司曾经大力倡导的“包容失败、鼓励探索”的文化,在生存压力面前,不得不暂时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