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组织向心力——股权激励与核心人才保卫战

除了实实在在的金钱和股权,陈默深知,必须重新点燃那团渐趋微弱的理想之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发起了“愿景重温”系列活动,邀请老王、恒远制造的负责人等早期合作伙伴来到公司,讲述与“智伞”共同成长的故事,让所有员工,尤其是新员工,感受到公司业务带来的真实社会价值。

同时,公司加大了对于员工成长的投入。设立了“创新基金”和“学习基金”,支持员工在职深造、参加顶级技术会议。推行更彻底的“内部活水”计划,鼓励员工在不同事业部、不同岗位间流动,挑战自我,打破职业天花板。

五、 初战告捷与持久战

这套“经济激励+股权绑定+文化赋能+成长支持”的组合策略,很快显现出效果。

那位收到巨头邀约的资深工程师,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并与陈默、方哲进行了几次深入交谈后,最终选择了留下。“这里的环境更纯粹,做的事情更有挑战,而且,”他掂了掂手中那份厚重的股权授予协议,“我觉得这里依然有我最想实现的梦。”

核心员工的流失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士气显着回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危机应对,“智伞”建立起了一套更为系统的人才保留与发展机制,将“留住核心人才”从被动应急变成了主动经营。

陈默清楚,这场人才保卫战是一场持久战。随着公司不断发展,诱惑会一直存在。但他相信,只要公司能持续提供有竞争力的回报、清晰的成长路径、值得奋斗的事业和温暖人心的文化,就能构筑起强大的组织向心力,让人才不仅“流不入”,更能“心不离”。公司的核心资产,终究是这些凝聚在一起、充满智慧与激情的人。保卫了他们,就是保卫了“智伞”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