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的明确权责边界和法律协议范本。
5. 接受金融监管部门的定期与非定期检查。
这些要求,像一道道高墙,将许多试图浑水摸鱼的模仿者挡在了门外,但也对“智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智伞”一直高度重视合规,但其内部体系更多是基于创业公司的实践和自律,距离官方认证的成熟度模型,仍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证明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梳理和补全大量历史数据和流程文档,工作量巨大。
三、 战略抉择:拥抱监管与能力升级
面对这既是机遇也是考验的“政策东风”,“智伞”内部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认为,应该“慢一点”,先集中精力补足合规短板,确保万无一失后再去申请试点资格,避免因准备不足而在监管面前留下不良印象。
另一种声音则主张“快一点”,认为机会窗口稍纵即逝,应该立刻准备材料,边申请边整改,抢占先机,利用政策红利快速扩大业务规模。
陈默在权衡利弊后,做出了决断:“我们必须拥抱监管,但这不代表我们要退缩。合规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我们下一阶段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把这次试点申请,当成一次对我们数据治理和安全管理能力的全面‘体检’和‘升级’。”
他要求林薇牵头,成立“试点资格攻坚小组”,联合法务、数据、技术、各事业部,对照试点要求,逐条进行差距分析,制定详细的整改和认证计划。
“这不仅是为了拿到一张‘入场券’,”陈默强调,“更是为了将‘智伞’打造成一家在数据安全和合规上值得信赖、能够经受住最严格审视的公司。这将是我们未来最坚固的护城河之一。”
四、 攻坚克难:体系的锤炼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