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共享中台——资源整合与协同增效

内部孵化带来的创业激情如同星星之火,在“智伞”内部形成了数个充满活力的增长点。然而,随着各事业部开始独立运作,之前被掩盖的资源重复投入、信息孤岛、以及各自为战导致的内部损耗问题,开始逐渐浮现。陈默意识到,单纯的“裂变”若不加以“整合”,最终可能导致力量分散,甚至内部互相倾轧。建立强大的“共享中台”,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增效,成为维系整个组织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 重复的车轮:隐形成本的飙升

问题最先在技术资源上爆发。

数据洞察事业部为了提升API响应速度,计划自行采购一批高性能计算服务器。社区服务事业部为了优化其社区链小程序,也申请组建一个专属的小型开发团队。边缘安全事业部更是需要特定的硬件测试环境。

林薇看着这些各自提交的预算申请,眉头紧锁。如果每个事业部都建立自己“小而全”的技术支撑体系,总体的硬件采购成本、人力成本和运维成本将呈倍数增长,这完全违背了孵化裂变“降本增效”的初衷。

“我们不能让每个事业部都去重复造轮子,”陈默在协调会上指出,“尤其是技术、数据、以及某些共性的商务资源。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共享的、强大的‘中台’,让前台的事业部可以像插拔U盘一样,便捷地获取他们需要的核心能力,从而更专注于业务创新和客户服务。”

二、 中台战略:打造可复用的能力基座

方哲被委以重任,牵头组建“技术中台部”。他的任务不是取代各事业部的研发,而是将那些通用的、底层的、需要长期投入的技术能力沉淀到中台。

1. 基础设施云化:将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全面池化,建立统一的私有云平台。各事业部按需申请资源,按实际使用量结算,避免闲置浪费。

2. 能力组件化:将“智伞”积累的核心能力——如数据加密模块、身份认证服务、联邦学习框架、甚至“信用微粒”模型的调用接口——进行标准化封装,变成一个个可被灵活调用的API组件。各事业部无需理解底层复杂逻辑,只需根据文档调用即可快速构建自己的产品。

3. 数据资产化:刘强在负责数据洞察事业部的同时,也兼任“数据中台”的顾问。他推动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治理规范,将来自各业务线的数据(在严格脱敏和授权前提下)进行清洗、整合、打上标签,形成更完善的数据资产库。这个资产库反过来又能为所有事业部提供更丰富的数据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