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极致的坦诚沟通:陈默决定冒一次险。他召开了一次全体员工大会,前所未有地坦诚了公司面临的现金困境、竞争对手的压力以及未来几个月可能存在的风险。“是的,我们很难,非常难。现金流可能只够支撑四个月,如果我们不能在这期间找到突破口。”他话锋一转,“但正因为难,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才更有价值。我们不是在为一份薪水工作,我们是在共同创造一种可能性,一种用技术改变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可能性。每一分钱我们都要花在刀刃上,所以请大家理解之前的种种苛刻措施。我们需要每一个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
这次坦诚的沟通,虽然带来了短暂的恐慌,但更多是消除了猜忌,凝聚了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感和责任感。
3. 低成本的情感连接:公司取消了昂贵的团建,但鼓励各部门组织低成本的情感连接活动。技术部自发组织了“代码重构擂台赛”,优胜者的奖励是一顿部门AA制的烧烤。运营部则发起了“最佳地推故事分享会”,把下乡遇到的趣事、尬事拿出来分享,苦中作乐。林薇则定期找核心员工进行一对一谈话,不画饼,只是倾听他们的压力和困惑,尽力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协调租房、提供法律咨询等)。
小主,
4. 赋予成长价值:陈默让方哲和林薇向员工清晰传达,在极限压力下所锻炼出的能力——成本控制、效率提升、跨部门协作、在资源匮乏下的创新——是任何一家顺境中的公司都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这将使每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受益无穷。公司鼓励大家将这段经历和成长系统性地总结到个人简历和知识库中。
五、 暗流下的坚守
文化保卫战无法立刻扭转乾坤,但它像一道堤坝,努力抵御着消极情绪的侵蚀。
离开的人依然存在,但速度放缓了。留下的人中,虽然依旧疲惫,但抱怨少了,更多了几分“既然选择了留下,那就一起扛下去”的决绝。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虽然仍有摩擦,但开始更多地从公司整体生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那个提交离职申请的工程师,在离开前的最后一周,依然尽职尽责地完成了所有代码的交接和文档撰写。他私下对同事说:“公司不容易,希望大家能挺过去。”
内部暗流依然涌动,但“智伞”这艘船,在经历了最初的摇晃后,依靠着重新巩固的文化内核和情感连接,暂时稳住了船身。他们明白,最大的敌人或许不是外部的星海,而是内部的绝望与涣散。活下去,不仅需要商业上的智慧,更需要一场内心的淬炼和文化的胜利。这场战斗,无声,却同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