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接口层的作用,是在不改变“神经鞘”和ORCA核心架构的前提下,将其内部产生的、需要对外披露的审计日志和风险指标,自动转换成符合那套复杂“认证指南”要求的格式和报文,并安全地传输给指定的“监管节点”。
这本质上是一种“翻译”和“适配”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却极其繁琐、耗时,且充满了妥协。团队弥漫着一种沮丧情绪,感觉像是在为对手打造束缚自己的枷锁。
但林薇态度坚决:“活下去是第一位的。在规则不利于我们时,先遵守它,理解它,然后才能寻找改变它的机会。这套接口层,就是我们参与游戏的门票。”
联盟分化:理念的“最终选择” 兰德尔的合规框架和认证指南,成了压垮ORCA联盟内部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
“理想派”高校实验室发表公开声明,强烈谴责该框架是“技术保守主义的复辟”,并表示其研发将完全专注于纯粹的开源社区版本,绝不向“不合理的合规要求”妥协。
而“务实派”科技公司则几乎立刻开始行动,积极研究认证指南,并私下与“智伞”接触,希望获得其“合规接口层”的技术支持,甚至愿意付费,以求尽快让自己的产品能够进入主流市场。
联盟的裂痕从理念争论,彻底演变为路线分裂。统一的ORCA联盟名存实亡,分化成了一个激进的“开源社区分支”和一个务实的“商业应用分支”。共同御敌的梦想,在现实的规则压力下破碎。
社区韧性:老王的“规则解读” 令人意外的是,老王驿站那边对“合规”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当公司派来的协调员试图向他们解释复杂的金融监管要求时,老王皱着眉头听了半天,最后说:
“俺听懂了,不就是怕俺们乱来,让俺们把事情都记清楚、说明白嘛?这个俺们一直在做啊!俺们的账本、仲裁记录,不都比他们要求的还清楚?”
在老王看来,那些繁文缛节的核心精神,与驿站一直践行的“记账清楚、办事公道”原则并无不同。他们无法理解技术细节,却抓住了规则的灵魂。这种来自底层的、朴素的“合规”实践,反而成为一种独特的韧性。
规则反制 对手挥起了“合规”的规则大棒,试图从市场准入层面进行绞杀。
我方以“声纹陷阱”进行技术反制,试图锁定幕后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