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破晓微光——算力囚笼与意外的援手

仓库的寒意并未因深夜的流逝而消散。刘强发泄般的击打声停歇后,死寂重新笼罩。然而,在这片绝望的废墟上,几簇微弱的火种仍在倔强地燃烧。陈默没有走向疲惫的刘强,而是转身踏入了技术区那片唯一亮着稳定光源的孤岛。

算力囚笼:星火链的窒息时刻

赵工和方哲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睡意,只有被高强度工作熬红的双眼和紧锁的眉头。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性能监控日志,红色的警告标记如同滴血的伤口,触目惊心。

“问题比预想的更糟。”赵工的声音沙哑,带着技术人特有的冷静绝望,“银行试点那100个用户的数据交互,加上‘知味书屋’和仅存的零星文具订单数据流,已经让‘星火链’沙盒环境在高峰期的平均响应时间突破了5秒阈值。”

他调出一张图表,代表服务器CPU和内存利用率的曲线在银行用户信用验证请求集中时段,几乎呈90度角冲向天花板,然后死死顶在100%的红线上,久久无法回落。

“银行提供的两项数据看似简单,但每一次用户授权、每一次状态查询、每一次证明生成与校验,都需要调用核心的零知识证明协议,消耗巨大算力。我们之前压力测试的模拟请求,低估了真实环境下的网络延迟和并发波动带来的额外开销。”方哲补充道,手指烦躁地敲击着桌面,“更致命的是,为了满足银行的极端安全要求,所有交互都强制启用了最高等级的加密套件和审计日志,这又吃掉了至少30%的性能!”

“星火链”,这把在理念上无坚不摧的利刃,此刻却被困在了自身技术实现的“算力囚笼”里。100个用户尚且如此,未来何谈支撑成百上千的数据源和千万级用户?银行的耐心是有限的,试点表现糟糕,后续合作将彻底无望。这不仅是技术瓶颈,更是生态拓展的死刑判决。

“优化空间?”陈默问,声音低沉。

“算法层面的极致优化已经在做,杯水车薪。”赵工摇头,“硬件是硬伤。现有的服务器集群是为了支撑‘速达’和‘驿站’业务设计的,算力架构根本不适合‘星火链’这种密集型的密码学计算。扩容?林总协调官给的资源清单里,没有这一项。”

冰冷的现实如同一堵无形的墙,横亘在理想面前。没有足够的算力,“星火链”引以为傲的安全与隐私,只能沦为实验室里的精致玩具。

草根的韧性:老王驿站的“笨”办法

当技术精英们在算力囚笼中挣扎时,老王驿站的应对方式却透着一股草根的韧性和笨拙的智慧。

李老板的愤怒离去和街道办的整改通知,像两盆冷水浇灭了老王对“星火链”和新项目的热情。但老王没有消沉太久。学习角被拆了,他就把印着精选课程二维码和简介的小卡片,细心地贴在每一个包裹上,塞进每一份社区团购的袋子里。

“学生娃拿快递,买菜,顺手看看,想学就扫码,不耽误事!”老王对一脸沮丧的苏蔓解释,“街道办不让聚堆学,咱就‘散着学’!总不算违规吧?”

同时,他敏锐地抓住了“快雨伞”数据泄露事件后,学生们对隐私的敏感。“翰墨书香”的遭遇,老王添油加醋地讲给来取件的学生听,末了总要补一句:“在俺这买东西,用俺们‘星火易站’,啥具体信息平台都不拿走!安全!放心!”

没有华丽的数据看板,只有老王和小马用心地记录:哪天哪个学生拿着卡片问了课程,哪个学生因为“隐私安全”选择了在驿站买文具而不是去“快享”。这些零散的口碑和肉眼可见的、缓慢回升的驿站客流与易站订单,成了灰暗数据中唯一一抹带着温度的亮色。

老王的“笨”办法,无法解决“星火链”的算力瓶颈,却在不经意间,为平台维系着最基础的用户信任和社区温度。草根的韧性,在规则的缝隙里顽强生长。

意外的援手:来自区委的橄榄枝

就在陈默和赵工为算力困局一筹莫展之际,苏蔓接到了周校长一个语气急促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