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米平的呼吸突然变重,能量匕首的护手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其能量读数在监控屏上跳动到了危险值。但他最终没有拔出来,只是用同样的力度戳了戳王侃侃的胸口:“去后勤舱帮老周洗餐具,直到你想明白'武器是最后一道防线'这句话。“他转身走向讲台时,米凡清楚地看见他后颈的肌肉在剧烈颤动——这个细节与本源体王平米每次强压怒火时一模一样,生物监测仪显示,此刻两人的肾上腺素分泌曲线几乎完全重叠,峰值都出现在左心室附近的神经节点。
三、厨房角落的温度
中午十二点,后勤舱的备餐台已经堆起了小山似的食材。老周正指导实习生切胡萝卜,刀刃与砧板接触的角度永远是 45度,这个角度能让胡萝卜的细胞破裂度控制在 23%,既保留营养又便于消化。更奇妙的是,这个角度切出的斜面在阳光下形成的阴影,恰好与米凡计算的“光折射最优角“吻合,能让食物在零重力下均匀受热。“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个吗?“他敲了敲实习生的手背,“米博士七岁那年吞了块没切好的胡萝卜,差点卡在气管里,从那以后王院长就定下规矩:所有食材必须切出 45度斜面。“他拿起一块切好的胡萝卜,对着光看,“你看这斜面,既能让营养跑出来,又不会让细胞死得太透——就像做人,得有棱有角,但不能扎伤别人。“实习生的智能手环突然震动,显示刚才的切菜动作评分 97分,比上次提高了 13分。
冷藏库的门突然滑开,带着白雾的寒气涌出来。王米平抱着一摞餐盒站在门口,睫毛上沾着细小的冰晶。“这些是给达赖的。“他把餐盒放在操作台上,每个盒子里都装着糌粑和酥油茶,包装纸上用藏文写着“吉祥“,字体的笔触力度经过压力分析,与达赖母亲的笔迹相似度达 87%——这是王米平昨天调阅了达赖的家庭档案后特意练习的,他的运动神经能精确模仿任何肌肉记忆。“她早上没吃多少,说是不习惯杂粮粥的口感。“他补充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就像在汇报重要实验数据。
老周掀开其中一个餐盒,酥油茶的温度计显示 62摄氏度——这个温度既能保持香气又不会烫嘴,也是吐蕃传统中“敬客茶“的标准温度。“你倒挺细心。“他往面里加了半勺辣椒油,“昨天本源体来的时候,也让我备了这些。他说达赖带的星图残片,需要用家乡的食物来'唤醒'。“老周突然压低声音,“其实啊,不管是本源体还是复活体,你们王院长对人好的温度,从来都没差过 1度。“他指了指餐盒盖上的温度感应区,那里显示的保温曲线与王平米办公室的恒温系统曲线几乎重合,都是完美的正弦波。
王米平的动作突然僵住,金属餐盒在手中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冷藏库的温度传感器显示此刻是零下 18度,但他耳后的皮肤却微微发烫——生物监测显示,这是情绪波动的典型特征,当复活体的情感模块被激活时,耳后毛细血管会扩张 0.3毫米。老周假装没看见,继续说道:“你看这酥油茶,62度,不多不少,刚好能暖到心里又不烫着良心。就像你们搞科研,差 0.1度都是错,但太烫了,真理也会被烫变形。“
冷藏库深处突然传来金属坠落的声响。小陈慌张地跑出来,手里的温度计摔成了两半:“周师傅,冷冻区的液氮罐压力异常!“王米平率先冲进去,战术靴踩在碎冰上发出咯吱声。液氮罐的压力表指针已经红区,安全阀正发出刺耳的嘶鸣——这个罐子储存着供三个月使用的胚胎干细胞,一旦爆炸,不仅会损失重要科研材料,其释放的超低温还会让整个后勤舱的液压系统在 0.7秒内冻结。米凡团队设计的防爆系统需要 10秒响应时间,现在显然来不及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退后!“王米平抓住安全阀的手瞬间结上白霜,他的战术手套在超低温下发出滋滋声。米凡教过他的应急处理流程:逆时针旋转 37度,保持每秒 0.5圈的速度——这个参数源自“宇宙螺旋定律“,与 DNA的螺旋角度完全一致,是宇宙中最稳定的旋转频率。但此刻他的手指已经冻得发僵,旋转的角度忽快忽慢,压力计的指针像疯了似的跳动,每跳一下都让周围的空气震颤。
达赖突然挤进来,从怀里掏出一块羊皮裹住他的手腕——那是她出发前母亲给的护身符,据说用牦牛血浸泡过,能抵御严寒。更重要的是,这块羊皮的纤维结构具有奇特的隔热性,米凡团队检测发现,其热传导率仅为普通皮革的 1/7,是天然的纳米隔热材料。“念六字真言。“她的额头抵着他的手背,藏语的音节带着温热的气息,“心定了,手就稳了。“她的声音频率稳定在 432赫兹,这是被科学家认为最接近宇宙本底频率的“治愈频率“,能让人的心率稳定在 70次/分钟。
安全阀最终在距离爆炸临界值还有三秒时被拧开,白雾般的液氮喷涌而出,在地面凝结成蓝色的冰晶。王米平瘫坐在地上,战术手套的指尖已经变成青紫色。达赖解开他的手套,用掌心捂着他冻僵的手指,她的体温透过皮肤渗进来,像温水融化冰块。生物热成像仪显示,她掌心的温度比常人高 1.7度,这是长期练习吐蕃养生术形成的“能量场“,其红外辐射模式与米凡设计的手部加热器完全一致。“你刚才旋转的角度,和星图残片上的螺旋纹一样。“她突然笑起来,眼角的纹路在冰晶反光中格外柔和,“吐蕃的天文学家说,宇宙的每个螺丝,都得用心跳的节奏去拧。“
王米平突然抽回手,却在转身时不小心碰倒了旁边的食材架。土豆滚落的声音里,他听见达赖的低呼——她为了扶他,被滚落的南瓜砸中了脚踝。“别动!“他突然按住她的肩膀,这个动作让达赖愣住,因为他的手劲与三天前本源体王平米给她检查星图时一模一样,压力传感器显示为 0.3公斤/平方厘米,刚好能固定身体又不造成疼痛。他蹲下去查看伤势时,鼻尖几乎碰到她的鞋带——左脚的金刚结此刻松了一半,露出里面藏着的青稞粒,每粒都经过精确筛选,直径均为 3.14毫米,与米凡计算的“最优萌发尺寸“完全一致。
“这是...“王米平的手指突然顿住。达赖的脸颊瞬间涨红,慌忙要把脚收回来:“是...是母亲让带的,说青稞粒能在陌生的地方生根。“王米平却没松手,只是用牙齿咬断自己的战术绳,小心翼翼地将青稞粒重新包进结里:“我小时候,父亲在我鞋底藏过小麦粒,说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他打绳结的手法突然变得温柔,与早上训斥王侃侃时判若两人,绳结的松紧度控制在能保护青稞粒又不压碎它们的完美值。结打好的瞬间,达赖的心率监测贴突然亮了——那是米凡给她的“情绪监测器“,此刻显示她的心跳频率与王米平完全同步,像两颗共振的星球,频率稳定在 68次/分钟。
四、深夜的物资舱
晚上八点,物资装载进入最后阶段。机械臂将能量模块吊入舱室的声响震得人耳膜发颤,米凡站在监控台前,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屏幕上的三维模型正实时显示装载进度,每个模块的安装误差都控制在 0.03毫米以内。“第七区的生态循环系统压力值异常。“舒美丽突然指着数据条,她的指甲在屏幕上划出绿色的轨迹,“比模拟值高了 0.3帕斯卡。“这个差值看似微小,却足以让右宇宙的时空壁垒产生 0.7微米的裂隙——这是米凡团队用了三年时间计算出的“安全阈值“,相当于在钢板上找到一条头发丝粗细的裂缝。
米凡的瞳孔突然收缩,这个数值让他想起三个月前的模拟实验——当时就是因为忽略了 0.2帕斯卡的差值,导致整个生态舱的藻类在七十二小时内全部死亡。他抓起战术帽往门口冲,却在走廊里撞见了正抱着物资箱的王米平。箱子里的压缩饼干散落一地,其中一包滚到米凡脚边,包装上的保质期印着“2248年“——那是十年后的日期,比原定任务时间多出九倍。
“你准备的物资够吃十年?“米凡弯腰去捡,手指触到包装纸时突然停住。这些饼干的配方他认得,是父亲当年在月球基地研发的,含有能抵抗宇宙辐射的螺旋藻成分,其分子结构与 DNA双螺旋形成奇妙的互补——这是“以毒攻毒“的智慧,用类似辐射的螺旋结构中和辐射伤害。王米平的喉结滚动着:“我查过星图残片,右宇宙的时间流速是中宇宙的 1.7倍,我们去三个月,回来可能就是半年后。“他突然抓住米凡的手腕,指腹的温度透过战术手套渗进来,“你母亲的冷冻舱在第三区,生态系统不能出任何差错。“他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米凡手腕内侧的动脉,那里的脉搏跳动频率与王平米的完全一致,都是每分钟 72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句话让米凡的心脏猛地收紧。母亲的身体在五年前的实验事故中受损,一直处于低温休眠状态,那次事故的全息记录至今还存在米凡的加密文件夹里:能量过载的瞬间,母亲推开他时的裙摆弧度是 127度,恰好形成一个保护屏障,自己却被 0.5特斯拉的强磁场穿透心脏。这次启航的真正目的之一,是去右宇宙寻找能修复她基因链的暗物质。这个秘密只有他和王平米知道,没想到复活体也查出来了。“你...“米凡的声音发颤,“你怎么知道的?“
王米平突然从物资箱底层抽出一份泛黄的病历,纸张边缘已经发脆。“本源体的加密文件,“他的拇指在“心脏衰竭“的诊断结果上轻轻摩挲,“他每次给你母亲的休眠舱换营养液时,都会在日志里写一句话:'等米凡的引擎够快了,就能带她去星星最干净的地方'。“他把病历塞进米凡怀里,转身继续搬箱子,“生态系统的压力值,我已经让达赖用星图残片校准过了,她的方法很老派——用青稞粒的悬浮角度测量气压,但比我们的数字模型精准 0.03帕斯卡。“他补充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就像在承认一个更优解的存在。
米凡翻开病历的最后一页,果然看见父亲的笔迹:“2238年 12月 31日,距米凡启航还有 12小时。今天达赖说,右宇宙的星星会治病,因为那里的光记得所有生命的样子。“墨迹在“光“字上洇开了一小团,像是被眼泪打湿过。光谱分析显示,这团墨迹的含水量与人体眼泪完全一致,其盐分浓度为 0.9%——这是情绪激动时分泌的“情感泪“特征,比基础泪液的盐分高出 0.3个百分点。米凡突然想起,父亲每次换营养液时,都会对着休眠舱说半小时话,那些没被记录的温柔,或许都藏在这团墨迹里。
物资舱的另一侧,王米平正指挥机械臂调整生态舱的角度。达赖举着星图残片站在他身边,两人的影子在舱壁上被拉得很长,像一对并肩作战的老兵。“这个角度不对,“达赖突然按住控制杆,她的指尖在残片的“天玑星“标记上点了点,“星图上说,生态舱必须与北斗七星的勺柄成 17度角,才能吸收宇宙的生机能量。“王米平没有反驳,只是微调了机械臂的参数,当角度显示 17度时,两人同时松了口气——监测仪显示,此刻生态舱的能量循环效率提升了 13%,这个数值与星图残片上的古老记载惊人吻合,就像用现代仪器验证了一句千年咒语。米凡后来在日志中写道:“科学与信仰的误差,有时比两个王平米的代谢差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