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失衡

密统帝国 陛尊居士 8054 字 21天前

美国?纽约

第五大道的有机餐厅里,米凡看着餐盘里的藜麦沙拉,突然用叉子在牛油果上画起圈。牛油果的横截面是完美的圆形,直径 5.7厘米,被他的叉子划出一道道同心圆,像地球的纬度线。“爸,您看美国的地理位置——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敌,按说该是天然的世外桃源。“他抬起头,目光掠过窗外的摩天大楼,那些玻璃幕墙反射的阳光像一把把锋利的刀,照度达 8000勒克斯,“可它偏要做世界警察,这就像给兔子装上狼的獠牙。“

父亲正用小勺舀着南瓜籽羹,闻言停下动作:“凡儿,你研究地理了?“南瓜籽的 Omega-6脂肪酸在瓷勺上泛着油光,每 100克含 5.4克,与 Omega-3的比例为 3:1,符合健康标准。

“不是地理,是平衡学。“米凡切开一块烤鸡胸肉,肉质的纹理像地球板块的断层线,肌间脂肪含量精确控制在 5%,“一个国家的地理缺陷,往往会催生出弥补缺陷的野心。就像人缺了条腿,反而会练出更强的臂力。“他看向舒美丽,对方正用手机拍自由女神像,阳光在她睫毛上跳着舞,每一根睫毛的投影都像微型的日晷,精确指示着上午 10点 17分。

舒美丽转过头,屏幕上的自由女神像与她的笑脸重叠:“凡,刘柳教授在看非洲地图呢。“她的指尖在屏幕上滑动,非洲大陆的轮廓像一颗跳动的心脏,面积 302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20.4%。

米凡接过手机,指尖在非洲大陆的位置放大:“那里才该是世界的心脏——横跨赤道,连接三大洲,可偏偏成了边缘。“他突然笑了,“就像一个人捧着金饭碗要饭,问题不在碗,在捧着碗的手。“

这时,终端提示音响起——爱丽丝发来的消息:王侃侃在特研科员会议上突然抽搐,口吐白沫。文字后面附着一张照片,王侃侃倒在地上,嘴角的白沫像未凝固的蛋白,pH值 6.8,含有微量的唾液淀粉酶。米凡将消息转发给刘柳,附言:“第一颗棋子落位。“发送成功的提示像一粒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他平静的表情里漾开微不可察的涟漪。他的心率始终稳定在 68次/分钟,仿佛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七、维多利亚湖畔的灵感迸发

非洲?肯尼亚

维多利亚湖畔的清晨,米凡坐在猴面包树下,手里转着一块玄武岩。石头的密度是 2.8g/cm3,与核电池外壳的密度参数惊人地相似。湖水拍岸的声音像老式座钟的滴答,每一秒都与他胸腔的震动频率共振,1.2赫兹的低频刚好能促进大脑的创造性思维。他突然将石头掷向湖面,出手速度 12.3米/秒,角度 37度,这是计算好的抛物线。

涟漪扩散的瞬间,脑海里闪过核电池的能量模型——右宇宙的斥力电性因微子,就该像这波纹一样,在可控范围内层层扩散,每一圈涟漪的振幅都等于前一圈的 1.5倍,这是他昨夜计算出的黄金扩散系数。水波的波长为 45厘米,波速 0.6米/秒,完美诠释了能量传递的衰减规律。

“找到关键了?“刘柳递过来一杯姜黄茶,陶杯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42℃的热度像能量传递时的温和触感。姜黄的姜黄素含量达 3.2%,能抗炎,这是他们在监狱通讯时,刘柳反复叮嘱要补充的元素。

米凡接过茶杯,指尖在水面划出一道曲线:“核电池的大小与因微子的比例,就像石头与湖面——太大则沉,太小则荡不起足够的波。“他突然起身,对着湖水大喊,“第一个因微子的裂变速度,要等于中宇宙的扩张系数乘以π!“这个公式像一道闪电劈开晨雾,让他的瞳孔亮得像两颗恒星,直径从 3.1毫米扩张到 4.8毫米。

湖鸟被惊起,翅膀划破晨雾的声音,像在为他的公式伴奏。27只鸟组成的编队呈 V字形,夹角 72度,这是空气动力学的最佳角度。刘柳看着他的背影,突然低声说:“你故意让王侃侃掌管基地,是想让他试错?“他的脚在沙滩上画了个微小的三角形,这是他们讨论“变量控制“时的暗号。

“他不是试错,是参照物。“米凡转身时,晨光在他眼底镀上金边,像给瞳孔镶了一层能量环,“没有错误的坐标,怎么确定正确的方向?“他掏出手机,给每个国家的特研科员群发消息:“开始制作首都模型,材料用记忆合金,误差不能超过 0.1毫米。“发送键按下的瞬间,他仿佛看见 223个首都正在记忆合金里缓缓成形,每个细节都精确到原子级别,钛镍合金的相变温度控制在 65℃,确保模型的稳定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八、魔鬼森林里的地球缩影

两年后的奈良山下,地球形米王 1号航空母船静静伏在魔鬼森林里。隐形涂层的折射率与空气完全一致,1.000293,只有当晨露落在舰体上,才会顺着“喜马拉雅山脉“的模型滑落,在“太平洋“的位置聚成小小的水洼——那些水珠的表面张力系数为 72.8mN/m,与真正的海水完全一致。

米凡穿着特制的检测服,手指划过“北京故宫“模型的琉璃瓦。每一片瓦的弧度都经过 3D扫描校准,误差不超过 0.05毫米。琉璃瓦的釉面反射率为 67%,完美还原了明清时期的工艺。“223个首都模型,每个细节都符合原建筑的 3D扫描数据。“他对身后的舒美丽说,“连巴黎圣母院的每一块雕花玻璃,都是按受损前的样子复原的。玻璃的折射率与 18世纪的配方完全相同,1.523。“

舒美丽伸手触摸“埃及金字塔“模型,指尖传来冰凉的金属质感——那是记忆合金特有的温度传导率,0.023W/(m?K)。“凡,你是想把地球装在航空母船上带走?“她的指甲在金字塔尖轻轻一点,压力 0.8牛顿,模型突然亮起微光,显示出内部的结构剖面图,像 CT扫描一样清晰。

“不止是装走,是延续。“米凡走到“南极点“的核电池接口处,那里的六维能量指示器正闪烁着绿光,每个光点的亮度都对应着一组能量参数,532纳米的波长既醒目又不刺眼。“当我们在多重宇宙遇到其他文明,这些模型就是地球的名片——告诉他们我们从哪里来。“他的指尖在“长城“模型上划过,那些微小的城砖突然展开,露出内部刻着的人类基因图谱,A、T、C、G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清晰可见。

这时,都督发来消息:王侃侃的意识已被催眠术唤醒。米凡看了眼时间,正好是他离开终极七区的第 730天——不多不少,刚好是地球绕太阳两圈的时间,365.25天×2的精确计算。“去看看我们的'后备力量'。“他对舒美丽笑了笑,眼底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像南极冰盖下的暗流,-1.2℃的温度足以冻结一切背叛。

九、病房里的时间错位

王侃侃的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味,浓度 0.012%,刚好能抑制细菌繁殖,又不会刺激呼吸道。他靠在床头,看见米凡的瞬间,瞳孔猛地收缩——收缩的速率达到了 0.2秒/次,远超平静状态下的 0.5秒/次。心电监护仪显示,他的心率从 78次/分钟骤升至 132次/分钟,这是强烈震惊的生理反应。“博士!你没有闭关?“

米凡坐在床边的椅子上,指尖在床头柜的水杯上轻点——那是他们过去讨论问题时的习惯,轻点代表“进入正题“,就像代码里的回车键。指尖的压力为 1.2牛顿,刚好能产生可察觉的震动。“闭关结束了,两年时间,核电池研制成功了。“他的声音平稳得像实验室的天平,砝码精准到毫克级。

“怎么可能?“王侃侃挣扎着坐起来,输液管被扯得晃动,药液滴落的频率从 1滴/秒变成了 2滴/秒,“昨天您才开始闭关的!“他的脑电波在θ波(4-7赫兹)和β波(13-30赫兹)之间剧烈波动,显示出时间感知的混乱。

都督在一旁叹气,递过一面镜子:“你病了两年,神智不清。看看你的头发,都白了一半。“镜子里的王侃侃,鬓角的白发像被霜覆盖的枯草,每一根都记录着被催眠的日日夜夜。白发中黑色素的含量仅为 3.7%,远低于黑发的 92%。

王侃侃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转向门口——王科正站在那里,对着他轻轻摇头,又点头。这个矛盾的动作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记忆里的某个角落:500万现金的重量(4.3公斤)、给王科的承诺、基地门禁的密码......这些碎片像失控的数据流,在他脑海里冲撞。

米凡突然拍了下手,声压级 65分贝,刚好能打断混乱的思绪:“准备穿越多重宇宙吧。“他起身时,故意将一份核电池的参数表落在地上,参数表的边缘露出“β因微子控制系数“的字样——那是他故意写错的数值,像迷宫里的假出口。纸张的边缘有特殊的荧光标记,在紫外线照射下会显示出“诱饵“二字。

王侃侃的目光像粘在参数表上,直到米凡走出病房,才猛地掀开被子:“我要去基地!“他的脚踝在地上一崴,角度达 27度,输液针被扯出皮肤,血珠像红色的因微子,从针孔里缓缓渗出,凝血时间 1分 23秒,符合健康成年男性的标准。

十、正圆与椭圆的哲学辩论

米王 1号航空母船的会议中心,三百六十度的环形屏幕上,太阳系的动态模型正缓缓转动。模型的比例为 1:10^19,每个星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都严格按照实际数据模拟。近 800名特研科员和后勤人员坐在阶梯式座椅上,呼吸声在密闭空间里汇成暗流——每个人都知道,今天的会议将决定人类第一次穿越多重宇宙的航向,就像航海家第一次校准经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米凡走上讲台时,脚步在地毯上踩出轻微的声响。地毯的吸音系数为 0.65,能吸收大部分杂音。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绕着讲台走了三圈,每圈的步长为 76厘米,步数 23步,形成一个精确的圆形轨迹。目光像探照灯扫过每一张脸——舒美丽坐在第一排,手里捧着一杯温水,杯壁上的指纹排列成他熟悉的图案,那是他们第一次约会时,她在咖啡杯上留下的同款纹路;刘柳在记笔记,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与他心跳的节奏重合,120次/分钟,刚好是兴奋状态下的正常频率;王侃侃坐在倒数第三排,手指在膝盖上快速敲击,那是摩斯密码的“焦虑“信号,点划的间隔比标准值短了 0.1秒。

“各位,“米凡终于开口,声音透过音响系统传遍整个空间,声波的频率经过特殊调制,125赫兹的基频能让每句话都像锤子敲在共鸣板上,“地球的椭圆和地球轨道的椭圆,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牛顿的论证是不是对的?“他突然停顿,目光落在马来西亚科学家李德华身上,“如果搞不清这个问题,穿越多重宇宙毫无意义!“

李德华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的光刚好遮住他闪烁的眼神:“牛顿的论证应该是正确的。“他的喉结滚动了 3次,显示出犹豫。

米凡突然提高音量,声波在空气中激起微不可察的震动,0.3帕斯卡的声压让前排的舒美丽鬓角的发丝轻轻颤动:“错!“他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温 42℃,是他最习惯的温度,“如果你再有这样的言论,就马上离开特研科。“水杯被他随手扔到地上,陶瓷碎裂的声音像一道惊雷,分贝值达 87,足以引起注意但不会损伤听力,“你们研究透了我的统一理论,就该知道——宇宙的和谐秩序,从来不是单个公式能解释的!就像人体不能只靠心脏跳动,还需要血液、神经、骨骼的协同!“

舒美丽从地上捡起碎片,动作轻柔得像在拾起散落的星星。她换了个新杯子,放在米凡手边时,指尖在他手背上轻轻划了一下——那是他们之间的暗号,代表“王侃侃在录音“,这个动作的力度刚好能让米凡感知(0.8牛顿),又不会留下痕迹。

米凡的目光转向圆形会议中心的穹顶:“大家看看这里,是正圆还是椭圆?“穹顶的直径为 45米,周长 141.37米,完美的圆形。

“正圆。“新西兰教授阿兰德京的声音带着回声,像在山谷里投石,混响时间 1.2秒。

“为什么是正圆?“米凡突然笑了,指尖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轨迹的半径误差不超过 3厘米,“因为我们所在的宇宙是正圆球体,左单体人和右单体人所在的宇宙是椭圆球体。“他走到屏幕前,调出椭圆的三维模型,那些网格线突然展开,变成无数条相互缠绕的曲线,“现在我问大家,椭圆有没有圆心?是两个点还是一条直线?“

会场陷入死寂,只有空调系统的低鸣在空气中流动,风速稳定在 0.3米/秒。王侃侃的喉结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握紧了拳头——指节的压力达到 23.7牛顿,几乎要捏碎骨头。他的瞳孔在 4.2毫米和 2.1毫米之间快速变化,显示出剧烈的思维活动。

米凡突然关掉所有灯光,黑暗像潮水般涌来。“现在我们来做个脑作图——想象每一条直线都在无限变长,就像圆周率的数值,永远没有尽头......“他的声音在黑暗中回荡,带着 3D音效的环绕感,“第一步,让两条垂直相交的线,去连接 AB两点......“

王侃侃的手指在终端上快速操作,试图录下这段理论,却发现屏幕一片漆黑——爱丽丝提前屏蔽了所有录音设备,屏蔽频率覆盖了 20-赫兹的全频段。他突然想起米凡落在病房的参数表,那个错误的“β因微子控制系数“,此刻像根刺扎在心头,带着 0.3毫米的尖锐感。

当灯光重新亮起时,米凡正站在屏幕前,椭圆的动态模型在他身后旋转,像一个透明的茧。模型的离心率为 0.23,完美模拟了地球轨道的椭圆度。“这就是我们要穿越的多重宇宙——看似椭圆,实则是无数正圆的叠加。“他的目光突然锁定王侃侃,“王侃侃助理,你觉得这个模型有问题吗?“

王侃侃猛地站起来,椅子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尖锐刺耳,63分贝的噪音像警报,“博士,我认为......“他的话突然卡住——米凡的眼神里,藏着他看不懂的深意,像平静湖面下的漩涡,深不见底。

米凡突然笑了,伸手示意他坐下:“没关系,到了外宇宙,你会慢慢明白的。“他看向全场,声音突然提高,声压级达到 72分贝,“明年元旦零点,我们启航——以两倍于中宇宙的速度,去看看那些单体人,是不是真的比我们更懂宇宙!“

掌声雷动时,米凡悄悄给舒美丽发了条消息:“第二颗棋子就位。“舒美丽抬头时,对他眨了眨眼,睫毛的煽动频率为 5次/秒,像蝴蝶振翅。睫毛上的光,像撒在棋盘上的星子,每一颗都闪烁着胜利的预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一、太阳舞步里的弓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