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下旬,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和英勇卓绝的斗争后,长江流域持续超警戒的高水位终于开始缓慢回落,最危险的洪峰安然度过,各大干堤险情逐步得到控制。消息传来,举国上下紧绷了近两个月的神经,终于得以稍稍放松,随之而来的,不是懈怠,而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化悲痛为力量的全民行动。
“把洪水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全力支援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新的口号取代了“誓与大堤共存亡”,出现在报纸头条和电视新闻里。一场规模空前的灾后重建战役,在洪水退去的土地上迅速打响。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不再是紧急的救生设备,而是变成了建材、粮食、衣被、种子、化肥……
国家启动了大规模的以工代赈和政策扶持,无数工程队伍开赴灾区,帮助修复水毁工程、重建房屋、恢复交通。那种在抗洪抢险中凝聚起来的“众志成城”的精神,此刻转化为了重建家园的坚定决心和高效行动。这是一曲由国家力量主导、全民参与的恢宏乐章。
在北京大学,刚刚开始大学生活的林雪,也时刻关注着灾情的进展。校园里也组织了募捐活动,她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费。当看到洪水退去、重建开始的消息后,她做了一件让家人颇感意外的事。
她给江城的爷爷奶奶写了一封信,随信附上了一张一百元的汇款单。这在当时,可能是她省吃俭用攒下的大部分零用钱。她在信中说:
“爷爷,奶奶:
洪水终于退了,真是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一切都好,同学们也都在为灾区捐款。这是我平时省下的一点钱,虽然很少,但我想寄给你们,请你们帮我捐给最需要帮助的灾区小朋友,让他们能买点书本或者文具。
看到电视里那些解放军叔叔和那么多好心人都在努力,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点什么。我在学校会好好学习的,将来也要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
想你们的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