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戈壁滩上的苦闷

"你看看人家'嘉陵'、'轻骑',他们的发动机,价格只有你们的一半,性能也够用了。"

仓库里,"猎鹰"发动机一台台地生产出来,又一台台地堆积起来,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它们性能卓越,质量堪比军工产品,却在市场的第一道门槛——价格面前,折戟沉沙。曾经的"猎鹰",成了飞不起来的"土鸡"。

项目的失败,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压力(库存积压占用了大量本已紧张的流动资金),更是对基地技术人员信心的沉重打击。

一种更深的迷茫和无力感在基地蔓延。他们空有一身屠龙之技,却发现在市场经济这片新海域里,他们连一条像样的渔船都没有,更别提捕捉到能养活大家的鱼了。那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比单纯的贫穷更让人感到窒息。

这天晚上,戈壁滩上刮起了大风,沙粒敲打着窗户,发出细密而烦人的声响。林卫东和马志军在宿舍里,对着一碟花生米和一盘午餐肉罐头,喝着当地产的、辛辣呛喉的廉价白酒。气氛沉闷得如同窗外的夜色。

马志军已经喝得有点多了,脸红脖子粗,眼睛布满了血丝。他猛地将杯中酒灌下去,把杯子重重地顿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响。

"操!"他骂了一句脏话,声音因为酒精而有些含混,却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懑,"卫东,你说,这他妈叫什么事儿!"

林卫东默默地抿了一口酒,火辣辣的液体从喉咙一直烧到胃里。

"我们他妈的是造导弹的!是搞高精尖的!"马志军挥舞着手臂,仿佛在对着无形的敌人控诉,"以前咱们算计的是射程、是精度、是可靠性!那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咱们的国家腰杆子硬!是为了不受人欺负!那时候,再苦再累,心里是热的,是提气的!"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一种近乎悲怆的情绪:"可现在呢?现在咱们天天在琢磨什么?琢磨这破摩托车的缸体怎么铸能省两块钱!琢磨这活塞环用什么材料能便宜五毛钱!还他妈卖不出去!堆在仓库里生锈!咱们学的这一身本事,就用来干这个?"

他猛地抓住林卫东的胳膊,力气大得让林卫东感到疼痛:"卫东!你告诉我,咱们留在这里,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啊?奉献?奉献也得有个奔头吧!现在连基本的生活都快维持不下去了!看看咱们,一个月那点死工资,买条好烟都得掂量半天!再看看弟妹庆兰,想给小雪买件新裙子,都得算计来算计去!这叫什么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