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捕捉第一个机会

胡工头斜睨了他一眼:“啥事?快说,忙着呢。”

林向洋把手套递上去:“胡老板,我看咱工地手套用得费,老买也挺花钱。我有个亲戚正好在手套厂,能拿到便宜点的货,质量比现在用的这个还好点。您看看?”

胡工头接过手套,捏了捏,扯了扯,脸上看不出表情:“多少钱?”

林向洋心一横,报出了想好的价格:“两毛八一副。比老陈那边买的便宜两分钱,质量您也看到了,更厚实。”

“两毛八?”胡工头挑了挑眉,显然对这个价格动了心。他不在乎手套是谁买的,只在乎成本和效益。便宜两分钱,质量不差甚至更好,这意味着他能省下钱。至于小舅子老陈那边……反正都是公家的钱,省下来就是赚到。他沉吟了一下,说:“先拿一百副试试。要是不经用,以后就别提这茬了。”

“好嘞!谢谢胡老板!”林向洋几乎要跳起来。他立刻跑去取来一百副手套。胡工头验了货,很痛快地让会计给了他二十八块钱现金。

交易完成的那一刻,林向洋握着那二十八块钱,感觉比之前拿到任何一次工钱都要沉重和滚烫。这二十八块钱里,包含了他两毛五的成本,每副手套净赚三分钱!一百副就是三块钱!这比他辛辛苦苦在工地累死累活干一天挣的三元五角,意义完全不同!

这三分钱的差价,微薄得几乎可笑,但对他而言,却如同混沌初开的第一道曙光!这不是靠出卖体力换来的,而是靠他的观察、他的算计、他的冒险精神赚来的!是“脑力”和“胆量”的成果!

初战告捷,剩下的三百副手套,林向洋如法炮制,又陆续卖给了胡工头(因为确实耐用,胡工头后续又要了两百副),甚至他还试探着问隔壁工地相熟的工友,以两毛七的价格零星卖出去一些。最终,四百副手套全部脱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仔细核算了成本:进货95元(400副),卖出收回约110元(按平均两毛七五计算)。净赚十五元!这相当于他在工地白干四天多!更重要的是,他打通了一个小小的商业链条,验证了“低买高卖”这个最原始的商业逻辑。

站在深圳夜晚依旧繁忙的街头,林向洋看着霓虹闪烁,车水马龙,心境与刚下火车时已截然不同。那时的震撼和茫然,此刻化作了清晰的认知和隐隐的兴奋。

他明白了,“遍地黄金”不是弯腰就能捡到的,它需要你去发现缝隙,需要你拥有撬动缝隙的勇气和资本(哪怕只是微小的资本)。南下的绿皮车,只是把他送到了这片充满欲望的土地上,剩下的路,真的要靠自己一步步去闯,去摸索。工地大学教给了他生存的坚韧,而这第一次小小的商业尝试,则为他推开了一条新的门缝,让他窥见了另一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市场的规则。

他摸了摸口袋里那叠比之前厚实了不少的钞票,第一次对未来产生了某种可以触摸的期待。当然,他也清楚,这仅仅是开始。手套生意太小,不可复制性也强,胡工头那里不可能永远需要。他需要寻找下一个机会,更大的机会。

身体的疲惫依旧,但精神的亢奋让他毫无睡意。他想起“眼镜”张曾经吹嘘过的电子表、计算器,那些玩意儿利润空间肯定比手套大得多。也许……是时候试着联系一下那位启蒙老师了?或者,去更繁华的市区看看,那里又有着怎样的天地?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升起:不能再满足于待在工地了。他需要用这第一桶金作为新的起点,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也许,是时候告别这片挥洒过血汗也收获了最初商业启蒙的工地了。他决定,明天就去跟胡工头结清工钱,然后,去闯一闯那个传说中更能创造奇迹的“世界”。而这一切,都将为下一节“不一样的归乡客”中,他以崭新面貌回乡,埋下至关重要的行动伏笔。此刻的他,还不知道未来具体如何,但一种“闯出去”的冲动,已经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