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瓜菜代的岁月

“周医生…这…这怎么行…”一位老工人看着周文瑾塞到他手里的半个窝头,浑浊的老眼里涌出了泪水,死活不肯要。

“老师傅,您吃吧。您好了,才能早点回车间。厂里…需要您。”周文瑾强忍着心酸,把窝头硬塞过去,转身快步离开,生怕自己会失态。

困难,同样深刻地侵蚀着每一个家庭。周文瑾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面临的又是另一个需要精打细算的战场。

家里的粮本和副食本变得前所未有的珍贵,上面每一个数字都需要反复计算。定量的粮食就那么一点,如何分配,成了每个家庭主妇心头最沉的石头。

周文瑾的做法代表了大多数家属的选择:优先保障劳动力。林瀚章在厂里从事的是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是家庭的支柱,绝对不能倒下。儿子林卫东正在长身体,是未来的希望。于是,家里稍微稠一点的粥,稍微像样点的窝头,总是留给他们父子俩。

而周文瑾自己,常常就是一碗能照见人影的稀粥,配上一点咸菜或煮熟的野菜,就算是一顿饭。有时忙起来,或者看到丈夫儿子吃得香,她甚至就谎称自己在食堂吃过了,饿着肚子继续忙家务、备教案。她明显地消瘦下去,脸色也不再红润,但眼神里的坚韧却从未消失。

“文瑾,你得多吃一点…”林瀚章有时会发现,看着妻子日益清瘦的脸颊和空荡荡的碗,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无力感。

“我没事,坐办公室又不累。你和卫东吃饱要紧。”周文瑾总是用轻松的语气掩饰过去,顺手把锅里最后一点糊底刮到丈夫碗里。

家属区里,往日里热闹的闲聊内容也变了。不再是家长里短、工资奖金,而是变成了如何“找吃的”。

“后山那边的荠菜都快被挖光了…”

“听说粮站来了点红薯干,要不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