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奕辰沉思片刻,答道:“若藤蔓缺水,则需引水灌溉,对应人体或需滋阴润肺之药,如沙参、麦冬。若遭虫害,则需驱虫护卫,或对应清热解毒之法,如黄芩、连翘。且需查明虫害之源(病根),方能根治。”
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已初具医者辨证论治的雏形!
又一日,黄蓉讲解一剂名为“五行化瘀散”的古方。此方配伍复杂,君臣佐使环环相扣,用以治疗因气滞血瘀引起的诸多顽疾。其中一味“赤芍”与一味“丹皮”的用量比例颇为微妙,古籍记载模糊,黄蓉多年实践,也仅摸索出大概,时常效果不稳。
她将难点提出,本意是让江奕辰知晓医道之艰深,许多细节需漫长岁月去体悟。
不料江奕辰听完方剂组成与主治后,盯着那两味药沉思良久,忽然道:“师尊,赤芍苦酸微寒,善入血分,活血散瘀之力强而偏于‘破’;丹皮苦辛微寒,亦入血分,但凉血散瘀之余,更兼清透虚热,其性偏于‘散’且带‘清’。若瘀阻之处伴有郁热(如局部红肿热痛),是否应加重丹皮之量,借其清散之力?若瘀阻纯粹因寒凝或气滞,热象不显,则应以赤芍为主,重在其破瘀之功?”
黄蓉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这个问题,困扰了她近十年!她一直试图从药性寒热温凉、归经补泻中去平衡,却从未如此清晰地从这个“破”与“散清”的角度去剖析两药的核心差异!江奕辰一语,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她多年的迷雾!
她猛地抓住江奕辰的肩膀,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奕辰!你……你再说一遍!”
江奕辰被师尊的反应吓了一跳,但还是清晰地将自己的见解重复了一遍。
黄蓉松开手,在原地踱步,口中喃喃自语:“破与散清……破与散清……原来如此!原来症结在此!我一直纠结于用量比例,却忽略了药力作用的‘方向’之别!”
她豁然开朗!多年临床中那些效果不佳的案例,此刻都有了完美的解释!并非方子不对,而是她未能精准区分瘀阻的兼夹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