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封 蓝胶缠过的风

是社区留守儿童的名字,你每周三下午带他们练球,说“握拍能练专注力,比在家看手机强”。

“老板说这蓝胶的原料,”我想起体育用品店墙上的海报,“是回收的海洋塑料瓶做的,每卷能救三个塑料瓶。”

你突然从包里掏出一个透明罐,里面装着剪成细条的蓝胶,混着些彩色的塑料碎片。

“孩子们捡的,”你晃了晃罐子,碎片撞出清脆的响,“说要攒够一百卷,寄给海边的环保组织,上面还写了‘请让海也变蓝’。”

网子对面的长椅上,坐着个穿轮椅的大爷,正举着手机拍我们。

他是社区的老教练,去年中风后就没法握拍了,却总来公园看球,说“听球撞拍的声音,比吃药管用”。

此刻,他举着的手机壳,是用旧手胶缠的,蓝得发暗,却被磨得光滑。

“你手胶上的红绳,”大爷突然喊了声,声音带着点颤,“是小文奶奶编的吧?当年她总说‘蓝配红,打球红’。”

我这才注意到,你的手胶末端除了红绳,还缠着圈细铁丝——是把断了的球拍线拧成的。

去年联赛结束后,你把所有断弦收起来,说“能给孩子们做弹弓”,此刻那铁丝上,还挂着个小小的羽毛球挂件,是用碎布料缝的,蓝白相间,像一块浓缩的天空。

“劲风体育的老板,”你突然往商店的方向,抬了抬下巴,“现在搞了个‘旧拍改造’项目,咱们换下来的断弦、磨破的手胶,能做成给山区孩子的简易球拍。”

我望着网子上的破洞——是被刚才那记扣杀崩的,线脚处露出点点白色的纤维,就像去年你教孩子们绑手胶时,他们总缠不紧的线头。

“我带了些旧手胶,”我从包里掏出个布袋,里面是攒了半年的蓝胶,“昨天试着把它们剪成条,编了个网兜,能装羽毛球。”

你接过布袋时,手胶蹭过彼此的指尖,蓝胶上的防滑颗粒硌着皮肤,像在传递某种隐秘的信号。

远处的孩子们,突然欢呼起来,原来大爷用轮椅推着记分牌,在草地上划出条歪歪扭扭的线,说“这是新的边界,谁也不许出界”。

风里飘着梧桐叶的脆响,像无数只小手在鼓掌。

我挥动球拍时,蓝胶在手心里微微发热,突然懂了老板说的“防滑”——

不是指物理上的不打滑,是指某种连接:孩子们握拍的力道,大爷举手机的执着,我们缠手胶时留下的体温,把那些散落的碎片——断弦、旧胶、残网,还有一颗颗想把日子过得更结实的心,都牢牢粘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