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的黎明被急促的马蹄声踏碎,一骑探马冲破晨雾,直抵萧士仁马前:
“报——!满洲大军绕道蒙古,已破龙井关!济尔哈朗岳托率四旗攻大安口,另一路取洪安口,两关尽失!皇太极亲率四旗精锐,直扑遵化而来!”
萧士仁脸色骤变。他深知辽东有袁崇焕坐镇,满军难越雷池,却不料对方竟出其不意转攻西北——此刻边防空虚,若让铁骑长驱直入,京城危在旦夕!当即拨转马头,率军疾驰回防。
这骤变的军情挽住了少冲求死的剑锋。岳夫人扑上前抱住儿子痛哭失声,朱华凤惊魂未定——若非军情紧急,此刻少冲已然血染黄沙。
正当众人心神激荡之际,孟婆师倏然出手,一记掌刀劈在少冲后颈。见他软倒,老道姑沉声道:“你们带他先走,老身断后。”
“打架岂能少了我老不死?”空空儿纵身而出。
祝灵儿银铃般笑道:“三爷孙同进同退!”
岳之洋横剑而立:“岳家的事,不敢劳烦诸位。老夫虽残,对付这些鹰犬尚有余力!”
几人争相断后之际,已与贯忠部下接战。朱华凤趁机与岳夫人将少冲扶上马背,朝着龙井关方向疾驰。沿途但见明军溃败如潮,旌旗委地,显然满军兵锋锐不可当,龙井关至遵化一线营垒尽数陷落。
行不过数里,三骑满洲游哨横刀拦路。当先一人盯着朱华凤狞笑:“兄弟们,今日运气不错!”纵马直取岳夫人。
“找死!”朱华凤娇叱一声,纤足在马鞍轻点,裙袂翻飞间已将那人踢落马背。另两骑尚未近身,剑光如电闪过,俱已身首异处。
忽闻地平线上战鼓震天,黄尘蔽日中现出遮天旌旗。万千铁甲映着塞外孤日,满洲大军如潮水般涌来。朱华凤失声惊呼,与岳夫人伏鞍急走。
奔出数里后,岳夫人突然勒马:“冲儿不见了!”
朱华凤回首望去,马背上果然空空如也——想必方才慌乱中,昏迷的少冲已被颠落马下。她急忙调转马头沿原路寻找,却见满洲大军正浩浩荡荡经过,来回搜寻数遍,始终不见少冲踪影。
“都怪我……”朱华凤泫然欲泣。她历经大风大浪,却因关心则乱,竟将最珍视的人遗失在乱军之中。
岳夫人反而镇定,轻抚其背道:“冲儿福缘深厚,定会逢凶化吉。或许已然苏醒自行离去,或许被满军所掳。你我在此忧心无益,不如尾随大军探听消息。”
此后数日,二人远远跟着满军行进。夜幕降临时,满军在三屯营驻扎,朱华凤便趁夜潜入营寨暗中查探。偶尔窃听到的谈话,尽是“明军不堪一击”、“直取BJ”等狂言。
直到某夜,她听见士兵谈及一桩奇闻:明军中有员猛将,率十一铁骑,号称“燕云十二飞骑”。这些骑士青面獠牙,人马皆披重甲,如天神下凡,又似阴兵出世。遵化城下,十二骑自辰时杀到日落,身陷重围却越战越勇,斩敌数百而自身毫发无伤。若非城中火炮误伤主将,尚不知要葬送多少八旗勇士。
朱华凤心中一动,自此格外留意这“十二飞骑”的踪迹。或许在这乱世烽烟中,这条线索将成为找到少冲的唯一希望。
八旗铁骑摧枯拉朽,纵是燕云十二飞骑也难挽狂澜。遵化城头烽烟尽处,萧士仁以下文武百官尽数殉国。不及一月,蓟州、三河、顺义、通州相继陷落,满洲大军如洪水决堤,直逼北京城下,在城北土城关以东扎下连营。每日战鼓震天,箭雨蔽日,这座百年帝都迎来了最危急的时刻。
明廷急诏四方勤王。山海关狼烟先起,袁崇焕奉旨遣赵率教、满桂为先锋,自率祖大寿、何可纲两总兵星夜驰援。待他赶到京畿,赵率教已血染三屯营,满桂身负重伤,勤王兵马损折近半。袁崇焕当即在沙河门外立营树栅,深挖壕堑,与满军形成对峙之势。
皇太极闻报,眉宇间凝起阴云。他之所以绕道蒙古,正是要避开这位明朝柱石。如今见袁崇焕又如影随形而至,不禁叹道:“明朝有此人在,气数未尽。“
额附恩格德尔按剑请战:“袁蛮子岂有三头六臂?如今他劳师远来,正可趁其立足未稳,劫营破敌!“
皇太极沉吟道:“此言虽善,然袁崇焕多谋善断,劫营须分兵策应,谨防埋伏。“
贝勒豪格与恩格德尔领兵而出。直至暮色四合,方见残兵败将狼狈归营,二人皆带伤挂彩,连呼:“见鬼了!“
皇太极不悦:“青天白日,何鬼之有?“
恩格德尔心有余悸:“奴才中了埋伏,若非豪格贝勒相救,几不能生还!那隘口中突然杀出十二骑明军,为首者勇不可当,徒手夺刃,杀人如刈草。臣自负勇力,竟接不下十招!“
豪格续道:“臣见地势险恶,特率军策应。谁知转过山隘,但见木石断道,号炮连天。那十二骑占据狭道,个个身怀绝技:有百步穿杨的神箭手,有出神入化的刀客,有神出鬼没的枪师。我军马战不得施展,肉搏又非其敌,死伤惨重方才突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皇太极击案而起:“又是燕云十二飞骑!可看清面目?“
“皆戴青铜鬼面,涂彩纹身,难辨真容。“
“南朝果然藏龙卧虎。“皇太极踱步沉思,“袁崇焕招揽这些江湖奇士,意在疲我军心。传令:生擒十二骑者,赏千金,务要以礼相待!“
他环视帐下文武,声音转沉:“袁崇焕坚壁清野,遣奇兵骚扰,意在拖垮我军。诸位有何良策?“
帐中顿时议论纷纷。有主张强攻的:“我军士气正盛,当趁其援军新至,一鼓破之!“有建议缓攻的:“明京固若金汤,宜从长计议。“更有主张退兵的:“粮草不继,岂能久持?“
皇太极皆不称意。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范文程:“范先生可有良策?“
范文程捻须轻笑,趋前密奏:“陈平间范增,周瑜戏蒋干。“
八字入耳,皇太极豁然开朗,抚掌大笑:“先生真吾之子房也!能除袁蛮子,攻下明京,先生当居首功。“笑声在军帐中回荡,众将面面相觑,唯见帐幔上投映的烛影,如暗潮般起伏不定。
自此皇太极按兵不动,每日只遣哨探巡视营寨。沙河门外的对峙,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正酝酿着一场更为凶险的暗战。
皇极殿外,旌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汉白玉丹墀之下,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崇祯端坐龙椅,目光缓缓扫过眼前这些勤王保驾的将领——三朝元老孙承宗、蓟辽督师袁崇焕、巾帼英雄秦良玉、浑身战疤的满桂……他们如同大明朝最后的擎天玉柱。
内官手捧金盘,盘中羊酒蒸腾着热气。崇祯亲自执壶,首先来到孙承宗面前。
“太师年逾古稀,本该颐养天年,奈何社稷危难,只得劳动老臣。“崇祯声音低沉,“通州之失,非太师之过,实乃诸路援军贻误战机。“
孙承宗颤巍巍接过御酒,老泪纵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臣愿效死力,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行至袁崇焕面前,崇祯面色转沉:“袁督师曾许朕五年复辽,如今辽东未复,满军已兵临城下。“
袁崇焕急忙躬身:“臣救驾来迟,罪该万死。但请陛下放心,臣必当竭尽全力,驱逐胡虏!“
崇祯脸色渐霁,亲自斟满金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袁督师便是朕的岳飞,且满饮此杯,替朕收拾山河!“
来到秦良玉面前时,崇祯眼中泛起异彩:“秦都督战功赫赫,真乃巾帼不让须眉。“他略一沉吟,朗声吟道:“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御诗一出,满朝动容。秦良玉单膝跪地,铁甲铿锵:“臣妾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最令人动容的,是满桂解开战袍的那一刻。古铜色的胸膛上,新旧伤痕纵横交错,宛如一幅悲壮的疆场图。崇祯轻抚一道最深箭疤,指尖微颤:“将军辛苦了。待天下太平,朕定要送你去西山静养。“
这一杯杯羊酒,以肥羊配以党参、枸杞、红枣,佐以客家老酒炙制而成。暖流随着皇帝的勉励,在每位将领的血脉中奔涌。
酒过三巡,袁崇焕忽然趋前奏道:“陛下,此次勤王,还有一伙义士功不可没。“
“哦?“
“燕云十二骑。“
崇祯眼中精光一闪:“可是那让满军闻风丧胆的十二飞骑?朕倒要见识见识,是怎样的豪杰。“
袁崇焕低声道:“这些人或出身江湖,或来自行伍,皆因戴罪之身,愿以战功赎罪。恳请陛下先赦其罪,方敢面圣。“
“只要能退敌卫国,纵有天大的过错,朕也一概赦免!“崇祯大手一挥,“速请义士上殿!“
然而内官去了许久,独自返回时面带难色:“启禀陛下,十二骑称军情紧急,已匆匆离去。只留下一句话,说明日午时,要送陛下一份厚礼。“
“什么话?“崇祯倾身向前。
内官深吸一口气,字字铿锵:
“犯我中华,虽远必诛;胡虏未灭,何以家为!“
十六个字如惊雷贯耳,在皇极殿前久久回荡。崇祯举杯的手微微一顿,目光望向远方烟尘滚滚的战场。
“既然如此,这杯酒便暂且记下。“他将杯中酒缓缓洒在丹墀之上,“待破敌之日,朕与诸位,一醉方休!“
皇极殿赐宴的豪情尚未散尽,崇祯回到深宫,心头却始终萦绕着那神秘的“燕云十二骑”与袁崇焕语焉不详的承诺。他命近侍王应朝前往军营探问,得到的回复仍是那句:“届时自知。”
翌日,几番催促后,袁崇焕终于传来消息:“请陛下移驾德胜门。”
崇祯闻言蹙眉,立召曹化淳商议。这位东厂提督低声道:“奴才听闻,袁督师在辽东只知筑城屯田,鲜少主动出击。更有人见他曾单骑出关,与皇太极密会。前番擅杀毛文龙,如今又按兵不动……恐有王敦、李怀光之志。”
王应朝适时补充:“德胜门守将满桂,正是袁督师旧部。”
崇祯指节发白,沉默良久后忽然拍案:“朕便亲临德胜门,倒要看看他袁崇焕究竟要演哪出戏!”
小主,
当玄甲金盔的天子仪仗出现在德胜门时,满桂跪迎的掌心尽是冷汗。为防不测,崇祯命王应朝立在城头显眼处,自己则隐在角楼暗影中,眺望满军连营。
但见敌寨绵延数里,旌旗蔽日,战马嘶鸣声随风传来。崇祯心头一紧:单是德胜门外便有如此军容,其他城门情势可想而知。
突然战鼓震天,满军营门洞开,一队精骑驰至城下一箭之地。藤牌兵护着几个骂阵手,污言秽语如箭雨般射向城头:
“崇祯小儿!取你首级者赏万金,封万户侯!”
“缩头乌龟!躲在龟壳里一万年也别出来!”
从太祖到熹宗,明朝列祖列宗被骂得狗血淋头。
崇祯面色铁青——他秘临德胜门之事,满军何以知晓?
曹化淳趁机进言:“奴才举荐的武僧申甫正在军中,可派他出城退敌。”
只见申甫率军出城,前列车阵,后随步卒,口中念念有词。不料推车民夫见满军势大,竟弃车而逃。顷刻间箭雨倾泻,刀光闪动,明军如刈草般倒下。申甫尚未念完咒语,已被拦腰斩作两段。
崇祯在角楼里看得心惊肉跳,急令满桂出战。满桂跪谏:“敌势正盛,当避其锋芒……”
曹化淳尖声打断:“陛下圣谕也敢违抗?莫非真要天子沦为俘虏,贻笑千古?”
崇祯一脚踢翻箭垛,怒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尔等贪生怕死,是要断送大明江山吗?”
满桂重重叩首,铁甲铿锵。当他起身时,眼角掠过角楼暗影,那里隐约可见天子袍角。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向待命的将士举起长刀。
城门在绞盘声中缓缓开启,城外满军的嚎叫声如狼群般涌来。
满桂受此君命重责,胸中郁气翻涌,却在瓮城中激起一腔悲愤。他振臂高呼,将兵马分作数队,亲率精锐率先冲出城门。初时如利刃破竹,直插敌阵核心,八旗兵阵竟被撕开一道血口。
然满洲铁骑岂是易与之辈?但见恩格德尔挥旗变阵,方才散乱的骑兵瞬息合围,将明军困在垓心。满桂挥刀如轮,银甲早已染作赤红,自辰时战至正午,从东门杀到西垒,刀下亡魂不计其数。可满兵如潮水般源源不绝,身边的亲兵却一个个倒下。
八旗军仗着马骏弓强,战法变幻莫测。箭雨方歇,铁骑已至;盾阵才合,长枪又出。明军虽持精良兵刃,在这等雷霆攻势下竟如浪打浮萍。
城头有将领见满桂孤军深陷,急请鸣金。崇祯却夺过鼓槌,龙袍翻飞间战鼓震天:“朕亲为将军助威!”鼓声激得满桂热血上涌,挥刀再突敌阵。不料乱箭如蝗,他拨开数支,终被一箭贯胸。踉跄间又有长枪刺入肋下,血如泉涌。
这员猛将浴血杀回城下,抬眼望去,城楼旌旗与天边残霞皆化作赤色。天子击鼓的身影在血色中晃动,那鼓点声声催命。他不愿背负“贪生怕死”之名,长啸一声,返身再入重围。
刀锋卷刃,铁甲尽碎。满桂终是力竭坠马,朝着德胜门的方向轰然跪倒。嘶吼声穿云裂石:“臣尽力矣!皇上保重!”横刀掠过脖颈,一缕忠魂随风而逝。
恰在此时,满军后方又拥来无数兵马,中间竖起一面大纛,旗下兵卫层层环护,拥着中间马背上端坐一人缓缓而出。那人状貌奇伟,衣饰华贵,一看即知是满主皇太极。金甲耀目,遥望城楼竟含笑意。崇祯指其怒骂:“那人可是皇太极?满洲建奴安敢窥朕!可惜红衣大炮未置此门……”话音未落,城下突响震天炮声。
箭雨倾盆而至,数支流矢擦过天子衣冠。崇祯慌忙躲入鼓架之后,听得曹化淳疾呼:“贼兵攻城,请陛下速速回銮!”
年轻皇帝紧攥剑柄,指节发白:“不取皇太极首级,朕绝不退兵!速传孙承宗!”最后三字几乎是嘶吼出声,在箭矢破空声中显得格外凄厉。德胜门上下,血色黄昏正在降临。
满军如潮水般冲破层层防线,顶着倾泻而下的箭矢与炮石直抵城下。云梯架起,喊杀震天,战况瞬息万变。几名满军精锐竟突破至角楼,吓得内侍们魂飞魄散。崇祯却陡然生出一股血性,仗剑迎敌,在武骧卫与锦衣卫簇拥下,竟将来犯之敌尽数歼灭。
经此一役,年轻皇帝胆气顿生,竟要亲自出楼杀敌,被群臣慌忙拦下。城头已化作血肉磨坊,崇祯强压着颤抖的双腿,握剑的掌心沁满冷汗。他暗自咬牙:既能为天下诛杀魏阉,又何惧塞外蛮夷!
待城头敌军暂退,崇祯臂上已添了一道血痕。他任由小太监包扎,反而朗声笑道:“朕今日方知战场滋味。太师常说的十二车骑阵,何不就此演示一番?”
孙承宗须发微颤:“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犯险地?满军锐气正盛,当避其锋芒……”
曹化淳尖声插话:“太师没见刀都架到脖子上了吗?”
“阉竖安敢妄议军机!”孙承宗怒目厉喝,唾星直溅对方面门。
崇祯摆手止住争执,目光灼灼:“皇太极欺朕太甚。太师若败,朕绝不加罪。”随即调拨神机营两百精锐,配以三眼神铳。
小主,
孙承宗长叹领命。城下硝烟未散,他已点齐千余人马,战车列阵在前,骑兵隐于其后,火铳火炮错落其间。这套耗费心血所创的战阵,此刻却显得如此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