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公主封号!

文臣武将 慕城玖 2376 字 1天前

张嬷嬷但笑不语,只俯身将那些珠光宝气的头面一一收入描金漆盒中。皇后摆了摆手,语气随意:“罢了罢了,都收起来吧,待会儿一并给善儿送去,留在我这儿也是积灰。”

“娘娘又忘了。”张嬷嬷摇头轻笑,耐心解释道,“这些本就都是为公主备下的,只是正礼上要用的,得挑那最出挑、最合规矩的几样,这既是皇家的体面,也是长辈的心意。”

皇后这边为及笄礼忙得脚不沾地,韵卿宫内,赵善刚送走七皇叔,指尖摩挲着他送来的那方暖玉——玉质温润,触手生温,抬眸看向贴身侍女茉莉,语气里带着几分探究:“你觉不觉得,七王叔此来,话里话外都在暗示,皇兄当年的事,另有内情?”

茉莉摇了摇头,刚要开口细禀:“奴婢不知其中关窍,只是近来在宫中人多口杂处听闻,七王爷似乎在暗中——”

“公主,皇后娘娘传您即刻往坤宁宫一趟,说是太傅夫人携其独子前来探望。”门外的侍女韧秋轻步而入,躬身恭敬地禀报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善眸色微亮,如暗夜星辰骤然闪烁,唇角勾起一抹浅淡却了然的弧度,仿佛早有预料:“该来的,总归是来了。”她全然忘了茉莉未尽的话语,起身理了理裙摆上的褶皱,声音轻快了几分,“走,现在就去。”

刚出韵卿宫的朱红大门,赵善便与一行人撞了个正着。顾尘卿的目光几乎是瞬间就黏在了她身上——月白绫罗裙衬得她肌肤胜雪,袖口绣着的几枝浅青茉莉鲜活欲滴,与发间那支素银珠钗相映成趣,病气褪去后,那张清丽的脸庞更显灵动,只是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份远超同龄人的沉静与通透,如历经风雨的寒梅,风骨暗藏。

太傅夫人见状,连忙拉了拉兀自怔住的顾尘卿,上前半步福身见礼:“公主安好,臣妇携犬子顾尘卿,特来探望公主。”

“夫人免礼,顾公子安好。”赵善的声音温和有礼,却带着一丝刻意保持的疏离,恰如其分。

这声生疏的“顾公子”,像一根细针,轻轻扎在顾尘卿心上,泛起密密麻麻的疼。他压下心头翻涌的失落,躬身行礼,声音微哑:“公主,身子可当真大安了?”

这时皇后恰好掀帘而出,赵善转身迎上,屈膝行下规整的礼仪,声音温软却掷地有声:“儿臣参见母后。”

皇后连忙上前扶起她,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手时不由叹气:“你身子才刚好,本不该让你应付这些外客,只是太傅夫人一片疼惜之意,总归是要见见的。”

赵善的目光飞快掠过顾尘卿清瘦的脸庞,心头微紧——他瘦了许多,下颌线都清晰了几分,想来这些日子,他也未曾安心。但她很快移开视线,如今的情形,她必须佯装生疏,方能不暴露筹谋。昨日她特意陪太后挑选伴读,便是要借太后之口,让宫外之人都知晓她身子痊愈的消息,这是她给顾尘卿递去的、唯一的信号。

“快进殿说话吧,外头风大,仔细吹着。”皇后热络地招呼着,引众人入殿分宾主落座,宫女适时奉上香茗。

寒暄几句家常后,太傅夫人话锋一转,目光温和地落在赵善身上,语气诚恳:“公主身子大安,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也总算安心了。只是不知,关乎公主及笄大典的封号,宫中可有定论了?”

这话一出,皇后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下意识地往后坐了坐,眼底闪过一丝为难。太傅夫人察言观色,连忙补充道:“娘娘莫怪臣妇唐突。臣妇一心想为公主打一枚贴身玉锁,却不知该刻什么字才好。家中官人说,若能刻上公主的封号,才更显郑重妥帖。说句僭越的话,公主自小也是他看着长大的,论情分,叫声师傅也不为过。”

皇后被说得哑口无言,正急得手心冒汗——太后不在宫中,她又不敢擅自定论,正自无措时,赵善却适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少女娇憨:“夫人有所不知,前日我整理出生时的襁褓匣子,意外翻出一支昭阳纹玉簪。想来父皇母后早有打算,毕竟我是父皇母后的头生女儿,宫人都说那昭阳纹样雅致尊贵,唯有‘昭阳’二字,才配得上嫡出公主的身份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