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颗散发着稳定黄色光芒的恒星,体积比太阳略大,表面没有明显的耀斑活动,光晕均匀而柔和。“天仓五,黄矮星,光谱类型G2V,与太阳同属主序星,核心氢聚变反应稳定,预计剩余主序星寿命约50亿年。”科学家快速报出初步分析结果,“质量约为太阳的1.03倍,光度为太阳的1.2倍,行星轨道稳定性极高,符合长期宜居星系的基本特征!”
李扬微微前倾身体,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主序星意味着稳定的能量输出,这是孕育生命和文明的基础,天仓五的初步数据,已经超出了预期。
“继续追踪,锁定所有行星轨道,绘制星系结构图。”秦思远下令。
量子望远镜持续对焦,引力波探测器、电磁波接收器、行星大气光谱仪等设备的数据同步汇入中央计算机,三维投影屏上,天仓五星系的轮廓逐渐完整——一颗黄色主星位于中心,周围环绕着八颗行星,按照轨道由近及远依次排列,如同围绕篝火起舞的舞者。
“已识别八颗行星,编号天仓五a至天仓五h。其中天仓五e、f、g三颗行星位于宜居带内!”负责轨道分析的科学家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宜居带范围已计算完毕,天仓五e处于宜居带核心区,与主星距离等效地球-太阳距离,接收恒星辐射强度为地球的1.1倍;天仓五f位于宜居带外侧,辐射强度为地球的70%;天仓五g位于宜居带内侧,辐射强度为地球的1.3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影屏上,三颗宜居行星被标注成醒目的绿色,其中天仓五e的体积与地球最为接近,表面隐约能看到蓝绿色的纹路,那是液态水和植被的特征,却受限于探测距离和分辨率,无法分辨任何具体地表细节,甚至连大型地貌轮廓都模糊不清。
“重点分析天仓五e,调取大气成分和重力数据!”李扬终于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
“收到!正在通过光谱分析天仓五e大气成分……检测到氧气含量21.5%,氮气75.8%,氖气0.9%,二氧化碳0.05%,其他微量气体0.75%,含0.001%未知挥发性物质!”科学家快速念出数据,“地表大气压1.05倍地球标准大气压,重力加速度11.76m/s2,即1.2倍地球重力!存在稳定液态水信号,海洋覆盖率约45%,陆地占比55%,植被覆盖率预估60%!”
一连串的数据让探测舱内响起低低的惊叹声。1.2倍地球重力、适宜的大气成分、稳定的液态水和植被,这样的环境,几乎是为碳基生命量身打造的,地球人登陆后甚至无需复杂的生命维持装备,短时间内就能适应。
“天仓五f和g的情况呢?”秦思远追问。
“天仓五f:重力1.3倍地球重力,大气压0.6倍地球标准,氧气含量15%,平均温度8℃,两极有永久冰层覆盖,未探测到任何生命信号;天仓五g:重力1.1倍地球重力,大气压0.9倍地球标准,氧气含量18%,轨道偏心率高,季节温差极大,无天然磁场,地表多陨石坑,同样未探测到生命信号。”科学家补充道,“两颗行星均需改造后才能适宜人类大规模定居。”
李扬点点头,目光重新聚焦在天仓五e上。这颗行星无疑是整个星系的核心目标,不仅环境宜居,更可能藏着他们急需的资源和未知的文明。
“电磁波接收器有发现吗?”秦思远转向负责信号探测的团队。
负责此项工作的科学家调出频谱图,指着几条微弱的波动曲线:“报告!天仓五e方向捕获到微弱的电磁波信号,频率集中在短波和超短波频段,功率极低,属于低技术水平的通讯信号,无加密特征,信号源分布较为分散,未形成大规模网络覆盖,推测仅能满足区域性近距离通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