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的目光重新转向本地泡的内部模型:“既然泡外暂时无法涉足,那咱们这个本地泡内部,是什么情况?总不能只有太阳系一颗恒星吧?有多少颗可能适合我们开发的恒星系统?”
“本地泡内共观测到1200颗恒星,我们按距离核心的远近,将其划分为三个区域。”秦思远将本地泡模型拆解,用不同颜色标注出三个圈层,“最外层是80光年厚的边缘云带,就是包裹本地泡的尘埃带内侧区域,这里的恒星数量极少,且多是寿命接近末期的红巨星,辐射极强,不具备开发价值;中间是80-200光年的稀疏天体区,这里分布着800颗红矮星,这些恒星质量小、亮度低,表面活动却异常剧烈,经常爆发耀斑,其行星要么被潮汐锁定,要么大气层被恒星风剥离,只能作为氦-3开采站,基本没有宜居行星;最核心的200-800光年区域,集中了300颗类太阳恒星,这些恒星都是G型主序星,质量、亮度、寿命都与太阳接近,是咱们未来移民和开发的核心目标。”
梁小龙指着星图上几颗标注明显的恒星,眼神中带着期待:“秦老,这些类太阳恒星里,有没有已经确认有行星系统的?有没有可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总不能都是光秃秃的恒星吧?”
“这正是我要重点说的。”秦思远调出一份详细的恒星名单,投射在三人面前的虚拟屏幕上,名单上的恒星按距离太阳系由近及远排序,每一颗都标注了类型、距离、行星数量等关键信息,“我们通过量子天文望远镜、引力望远镜和多种射线扫描技术,已经确认本地泡内有200多颗恒星存在行星系统,但要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门槛极高——恒星必须稳定运行至少10亿年、行星必须位于宜居带内、有岩石质地、存在液态水和稳定的大气层,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综合所有观测数据,目前只有两个星系,具备孕育生命甚至文明的可能性。”
李扬和梁小龙同时前倾身体,目光紧紧锁定在名单上两个标注着红色标记的恒星上。
“第一个是天仓五星系。”秦思远指尖轻点,星图瞬间放大,一颗与太阳极为相似的黄白色恒星出现在眼前,周围环绕着五颗大小不一的行星,轨道清晰可见,“天仓五是G型主序星,和太阳同类型,距太阳系约12光年,位于本地泡核心区边缘。它的行星系统非常稳定,目前已确认有5颗行星,其中天仓五e位于宜居带中心,是一颗超级地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9倍,经光谱分析,其大气层中含有氧气和水汽,极有可能存在液态水;天仓五f在宜居带边缘,也是岩石行星,表面可能覆盖着冰层,这两颗都属于潜在宜居行星,我们已经将天仓五e规划为未来的农业基地,后续会逐步推进移民计划。”
“第二个呢?”梁小龙追问,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这个天仓五离得这么近,确实是首选目标,那另一个有希望的星系在哪?”
“第二个是开普勒-452星系。”秦思远的指尖移动到星图更深处,一颗遥远的恒星闪烁着微弱却稳定的光芒,如同黑暗中的灯塔,“这颗恒星同样是G型主序星,质量比太阳大10%,亮度高20%,被天文学界称为‘地球表哥’,距太阳系约1400光年,位于本地泡核心天体区的最深处。它的行星开普勒-452b,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处于宜居带内,年龄与地球接近,约45亿年,经引力透镜观测,其表面有完整的大气层,且存在大量液态水的痕迹,是目前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环境的行星,我们计划将其作为长期科研基地和后备移民区。”
李扬微微皱眉:“1400光年,这个距离可不近,哪怕是0.8倍光速,也要航行1750年,比跨越泡间距离近不了多少,开发难度不小啊。”
“确实如此,所以短期内我们的核心目标还是天仓五星系。”秦思远认同地点点头,“开普勒-452星系更多是作为战略储备,毕竟1400光年的距离,哪怕技术再进步,也需要数百年才能建立稳定的航线,现阶段只能先进行远距离观测,收集更多数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了秦老,”李扬突然想起一个关键问题,“既然我们有量子天文望远镜这么先进的设备,为什么不对这些潜在的宜居星系进行更详细的扫描?比如看看行星表面有没有生命痕迹,或者有没有文明活动的信号?”
秦思远的目光转向梁小龙,眼神中带着几分意味深长,梁小龙脸上一红,下意识地挠了挠头。秦思远收回目光,语气平缓地解释道:“老板,不是我们不想做详细扫描,而是暂时不敢。之前三叶草舰队入侵的教训太深刻了——小龙当初就是一时兴起,用量子天文望远镜对宇宙深处进行了无目标的大范围观测,虽然观测距离远,但高强度的量子信号相当于在宇宙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直接暴露了我们的位置,才引来了三叶草舰队的觊觎。”
“这事确实是我鲁莽了。”梁小龙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当时就是觉得望远镜性能强,想看看远处的星系长什么样,没考虑到信号会被外星文明捕捉到,差点给咱们带来灭顶之灾。”
“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吃一堑长一智。”李扬摆摆手,语气平和,“秦老的顾虑是对的,在我们足够强大之前,隐藏自己才是最安全的选择。那除了天仓五和开普勒-452,其他恒星系统就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