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技术,既比这个世界先进,又不会太超前,正好用来打开市场。”李扬看着筛选后的资料,满意地点头,“咱们先从材料和新能源入手,这两个领域最容易落地,也最容易赚钱。”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扬在香港注册了“桃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港元,经营范围涵盖“新材料研发、新能源技术推广、人工智能应用”。他没有担任董事长,而是找了个在这个世界没有背景的“职业经理人”(通过猎头公司招募,忠诚度通过小玲简化版AI评估),自己则以“幕后投资人”的身份,躲在幕后操控。
公司刚成立,李扬就抛出了第一个“杀手锏”——“桃园一号”纳米材料。这是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强度是钢材的20倍,重量却只有钢材的1/5,成本却比这个世界的普通碳纳米管低30%。李扬通过职业经理人,将样品送到了几家大型航空公司(波音、空客)和汽车厂商(丰田、大众),瞬间引起了轰动。
波音公司的工程师在测试后,当场拍板:“这种材料如果能量产,我们的波音787机身重量能减少20%,油耗降低15%,我们愿意先付1亿美元的预付款,订购100吨。”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桃园科技的账户很快就从1.2亿港元涨到了5亿美元。李扬没有止步,又推出了“桃园二号”新能源——小型零点能发生器。这种发生器像一个微波炉大小,能持续输出10千瓦的电力,不需要任何燃料,只需要定期维护(其实是李扬通过随身空间补充能量,对外宣称“吸收环境热能”),成本只有传统发电机的1/10。
消息一出,全球能源行业都震动了——2006年,石油价格还在高位,新能源技术还停留在太阳能、风能的初级阶段,这种“零成本发电”的设备,简直是颠覆性的。非洲、中东的一些国家率先抛出订单:尼日利亚订购了1万台,用于偏远地区的供电;沙特阿拉伯订购了5万台,准备替换部分石油发电机。
梁小龙看着每天增长的订单,笑得合不拢嘴:“扬哥,咱们这钱赚得也太容易了!这才一个月,就从1亿港元涨到了50亿美元,比在主世界开矿还快。”
“这只是开始,真正的布局在非洲。”李扬指着世界地图,手指落在非洲中部的加蓬——这个国家面积不大,人口只有150万左右,却是非洲重要的石油和木材出口国,政局相对稳定,而且远离欧美和中国的核心视线,适合建立“根据地”。“咱们把总部迁到加蓬,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锰矿),适合建材料工厂;劳动力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而且加蓬政府腐败程度不高,只要咱们投资基建、提供就业,很容易拿到优惠政策,甚至掌控当地的经济。”
2006年11月,桃园科技正式将总部迁往加蓬首都利伯维尔。李扬通过职业经理人,向加蓬政府提出了“战略合作计划”:桃园科技投资10亿美元,建设一条从利伯维尔到弗朗斯维尔的铁路(加蓬当时只有一条老旧的窄轨铁路);投资5亿美元,建设两座大型水电站;投资3亿美元,建设利伯维尔国际机场新航站楼——条件是,加蓬政府将东部的锰矿开采权(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北部的石油勘探权,以及首都周边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无偿租借给桃园科技50年,并且免除桃园科技10年的税收。
加蓬政府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当时的加蓬经济依赖石油出口,财政赤字严重,桃园科技的投资正好解了燃眉之急。而且这些条件看起来“公平”:桃园科技投资基建,政府出让资源和土地,双方各取所需。
但他们不知道,李扬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在加蓬首都周边的100平方公里土地上,建起了“桃园科技园区”——里面不仅有材料工厂、新能源工厂,还有隐藏的“研发中心”(其实是小玲简化版AI的服务器所在地)、“训练基地”(用于培养当地武装,由梁小龙负责),甚至还有一条秘密的“地下通道”,连接到李扬的随身空间,方便运输设备和物资。
梁小龙则忙着“招兵买马”——他从加蓬当地招募了2000名青壮年,进行军事化训练,配备了从主世界带来的“简化版武器”:电磁步枪(去掉了反物质弹头,只保留电磁加速功能,威力比普通步枪强3倍)、防弹衣(用桃园一号纳米材料制作,能挡住普通子弹)。他还从主世界带来了100台基础型终结者机器人,作为训练教官,也作为核心战斗力。“这些人以后就是咱们在非洲的‘私兵’,负责保护工厂、看守资源,等咱们实力够了,还能用来应对ETO的骚扰。”
接下来的半年,桃园科技的扩张速度快得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