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尽号:指挥核心的衔接
首批穿梭舱抵达无尽号——320名核心人员中,舰长带着副舰长与武器操控员直奔指挥中心,动力工程师则冲向引擎舱,AI维护员第一时间对接“穹顶”。在指挥中心,舰长对着全息星图,与“穹顶”同步前往半人马星系的航线数据;引擎舱内,工程师们检查着8台零点能引擎的参数,用专用设备测试反物质引擎的供能接口;装甲维护专员则绕着舰体,核对10米厚装甲的模块状态。50台突击型终结者也同步激活,在指挥中心、引擎舱等核心区域巡逻,与舰防兵形成“人机联防”。
2. 秋风之敦号:攻坚力量的协同
30艘秋风之敦号上,每艘450名船员与20台终结者同步登舰——地面突击兵队长带着200名士兵前往登陆舱,检查天蝎坦克的电磁主炮;武器操控员在主炮控制室调试1200mm粒子束主炮,模拟瞄准1200万公里外的靶标;20台终结者则与士兵们进行协同训练,演示如何带领B2机器人突破防线。“当年在旧秋风之敦号上,咱们得靠人力扛弹药,现在有终结者帮忙,攻坚效率至少提一倍。”一位曾服役于“赤焰舰”的老兵,看着终结者搬运反物质弹,感慨道。
3. 格拉夫顿号:协同梯队的磨合
50艘格拉夫顿号上,350名船员与15台终结者的重点是“多舰协同”——协同联络员坐在通讯室,与相邻的秋风之敦号、黎明号建立加密通讯;舰载机指挥员调度60架长剑号,模拟与其他战舰舰载机的编队飞行;15台终结者则在模拟舱内,练习接收“迅影”AI的协同指令,快速调整战术。“既要跟得上战列舰的节奏,又要带得动护卫舰,这中间的度得靠磨合找。”一艘格拉夫顿号的舰长,看着通讯屏幕上的协同数据,对副舰长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4. 黎明号:灵活力量的调试
120艘黎明号上,200名船员与10台终结者聚焦“快速反应”——雷达操作员反复测试超远距离侦查功能,记录不同星域的信号特征;动力工程师调试高机动零点能引擎,模拟0.28倍光速的常规航行;10台侦查型终结者则携带微型无人侦察机,在舰体周边演示快速投放与回收。“当年在金星航道,咱们靠快躲导弹,现在有了更快的速度和更灵的侦查,以后袭扰或撤离都更有底气。”一位有游击经验的黎明号舰长,看着引擎参数笑道。
截至下午6时,所有船员与终结者均完成登舰,各舰提交《登舰自检报告》——主力舰的武器、动力、护盾系统全部正常,辅助舰的补给、维修、侦查功能无异常,人机协同初步顺畅。李扬在无尽号指挥中心,收到“穹顶”汇总的《舰队状态报告》,绿色的“全部正常”字样在屏幕上格外醒目。
三、启航准备:航线确认与规则重申
当晚8时,李扬在无尽号指挥中心召开“远征启航会议”,通过量子通讯连接所有战舰的指挥舱,梁小龙站在他身旁,全息投影上显示着前往半人马阿尔法星系的航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