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火星移民潮

7. 从事农业、生态保护的移民,额外享受“星际农业补贴”,按亩产发放奖金;

8. 移民家庭的老人,可优先入住火星的养老社区,享受24小时护理服务;

9. 移民子女参军,可优先分配至“星际防卫部队”,服役期满后享受火星公职优先录用权;

10. 成功推荐其他符合条件的家庭移民,每推荐一户奖励2万元,上不封顶。

政策发布当天,龙国各地的“火星移民申请中心”就排起了长队。北京申请中心外,35岁的王磊带着妻子安娜(俄罗斯籍,嫁入龙国5年,已取得永久居留权)和6岁的儿子,手里攥着户口本、结婚证和居留证,兴奋地和排在前面的人聊天:“我在地球是做机械维修的,火星新工业谷正好缺这个岗位,去了就能上班,房子、孩子上学都解决了,比在地球挤着强!”

安娜虽然中文还带着口音,却难掩期待:“我在地球学了园艺,火星的森林公园需要人维护,我申请了生态管理员的岗位,以后可以在火星种更多的树,让这里更像家。”

申请中心内,工作人员正逐一核对材料。对一位“龙国女性嫁往美国后想申请移民”的案例,工作人员耐心解释:“根据政策,您已定居美国,不符合申请条件;但如果您的子女是龙国国籍且在境内定居,未来他们成年后,可带您一同申请。”

这样的场景,在上海、广州、成都等20个申请中心同步上演。据统计,政策发布一周内,全国累计提交移民申请的家庭达8.2万户,涉及人口25.6万,远超桃园集团初期预计的“首批10万户”目标。

为确保移民能快速适应火星环境,桃园集团在地球设立了10个“火星适应训练基地”,所有申请通过的家庭,都需参加为期1个月的集中培训。

在北京训练基地,王磊一家正在学习“火星重力适应”——训练舱内的重力被调至地球的0.38倍(与火星一致),他和妻子扶着扶手,慢慢练习行走,6岁的儿子则在教练的指导下,尝试轻微的跳跃:“爸爸,这里跳得好高!比地球好玩!”

除了重力适应,培训内容还包括“极端天气应对”(模拟火星沙尘暴、低温等情况,教授避难技巧)、“火星设备使用”(如何操作家用循环系统、紧急通讯器)、“生态保护知识”(禁止随意丢弃垃圾、保护火星本土植被)。

“火星的生态很脆弱,你们看到的每一棵草、每一棵树,都是之前的科研人员用了几年时间培育的。”培训讲师指着全息屏幕上的火星森林公园,“所以大家到了火星后,一定要遵守‘生态保护条例’,比如不能采摘植物,不能向露天水源排放污水——这不仅是规定,更是我们守护家园的责任。”

培训结束后,移民家庭需进行全面体检,重点检查心肺功能、骨骼密度等,确保能适应火星的低重力和特殊大气环境。对少数身体指标略差但符合基本要求的移民,医疗团队会为其定制“健康改善计划”,比如通过药物调理、运动训练等方式,在启程前达到标准。

运输方面,桃园集团调动了20艘“火星开拓者级”运输舰,每艘可搭载500人(按家庭分配舱位),航程3天。运输舰内的“家庭舱”面积约25平米,配备独立的卧室、卫生间和小型客厅,还装有“火星景观模拟屏”,让移民在途中就能提前熟悉未来的家园。

首批移民运输舰“开拓者一号”启程当天,地球龙国的太空港挤满了送行的人。王磊抱着儿子,隔着舷窗与父母挥手:“爸,妈,等我们在火星安顿好了,就接你们过去!”

王磊的母亲擦着眼泪,却笑着点头:“好,好!你们在那边好好干,我们等着看火星的照片!”

运输舰缓缓升空,穿过大气层,朝着火星的方向飞去。舱内,王磊的儿子趴在舷窗上,看着逐渐变小的地球,又转头看向屏幕上的火星龙兴市:“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能到火星?我想快点去看那些会发光的树(指改良后的夜光植物)!”

安娜抱着儿子,温柔地回答:“再过三天就到了,到了以后,我们就能在火星种自己的树了。”

三天后,“开拓者一号”顺利降落在火星龙兴市的太空电梯港。当舱门打开,王磊一家跟着人流走出,首先感受到的是火星特有的淡红色天空,以及空气中淡淡的植物清香(来自周边的温室和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