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果然狼子野心!”桓冲怒道。
“但李势溃败,不足为患。传令,主力回防江陵,阻击冉闵!”
东晋军主力回撤,给了成汉军喘息之机。李势得以收拢残部,退守巫县一带。
但此时的成汉军,已元气大伤,八万大军只剩三万余人,且粮草尽失,士气低落。
雪上加霜的是,后方传来噩耗,王嘏发动政变,自立为帝,宣布李势为叛逆!
原来,王嘏见李势,东征失败,认为时机已到。
勾结禁军统领,软禁皇室成员,自立为帝。
他还派人散布谣言,称李势已战死沙场,为自己篡位,制造借口。
“逆贼!逆贼!”李势得知消息,气得吐血昏厥。
醒来后,他变得更加偏执,认为所有人都背叛了他,连解思明和李奕都遭到怀疑。
“一定是你们与王嘏勾结!来人啊,给朕拿下这些叛贼!”李势疯狂下令。
亲兵面面相觑,无人动手。大家都明白,此时内讧无异自取灭亡。
解思明痛心疾首:“陛下!当下之急是回师平叛,而非猜忌忠臣啊!”
李奕也道:“臣愿率敢死队为前锋,杀回成都,清君侧!”
在众人的劝说下,李势稍恢复理智,但依然疑神疑鬼。
最终,成汉军决定回师平叛。但前有东晋军阻截,后有王嘏叛军,归路艰难。
更糟糕的是,叛军已趁乱夺取了,巴东多处要地,切断了成汉军的退路。
李势陷入了真正的绝境,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四面皆敌。
与此同时,冉闵军进展顺利,由于东晋军主力,被桓冲调回江陵防御。
荆襄地盘空虚,冉闵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大片土地。
“天王妙算,成汉与东晋两败俱伤,我军得利。”墨离赞叹。
但冉闵并无喜色:“百姓受苦了,传令各部,严禁劫掠,善待平民。”
这道命令赢得了民心。与被成汉军蹂躏相比,冉闵军的纪律严明形成了鲜明对比。
许多老百姓,主动为冉闵军,提供粮草和情报。
然而,冉闵的仁慈,也带来了问题:部队粮草供应,更加紧张。
“天王,我军粮草,仅够十日之用。”李农担忧地报告。
“若不能,尽快打开局面,恐生变故。”
冉闵沉吟片刻:“是时候与桓冲谈谈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修书一封,派人送往江陵,提议停战议和,共讨成汉。
桓冲接到信后,陷入沉思。
东晋军虽击退了成汉军,但损失也不小,且冉闵军势头正盛,硬拼未必能胜。
更重要的是,建康朝堂对桓冲久战不决已有微词,王国金等人正想削弱他的兵权。
权衡利弊后,桓冲决定与冉闵,暂时议和。
“可允其请,但需以江为界,互不侵犯。” 一场意想不到的联盟,形成了。
东晋与冉闵暂时停战,共同对付,溃败的成汉军。
消息传到李势耳中,他彻底绝望了。
“天亡我也!天亡我也!”李势仰天悲呼,状若疯癫。
解思明和李奕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断。
为了挽救,剩下的将士,必须采取非常手段了。
巴东的烽火仍在燃烧,但战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曾经嚣张东进的成汉军,如今成了瓮中之鳖,生死悬于一线。
第三幕: 血染江
巫峡深处,江水湍急,云雾缭绕,残存的成汉军,被困在这片险要之地。
前有叛军阻截,后有东晋军追击,粮草尽绝,士气崩溃。
李势躲在中军大帐中,终日饮酒消愁,时而狂笑,时而痛哭,完全丧失了理智。
“陛下,军中断粮已三日,士兵多以树皮草根为食…”
“甚至...甚至有偷食死者。”解思明痛心禀报,“请陛下,速做决断!”
李势醉眼朦胧:“决断?什么决断?”
“朕是真命天子,自有天佑!明日...明日天兵天将,必来相助!”
解思明绝望地,退出帐外,李奕迎上来,面色凝重。
“相爷,不能再等了,士兵们即将哗变,届时一切都晚了。”
解思明长叹一声:“你说得对,为了这三万将士的性命,有些事不得不做了。”
是夜,月黑风高。解思明和李奕悄悄召集,还能信任的将领,密议大事。
“陛下已经疯了!再跟着他,我们都得死在这里!”一个将领激动地说。
“可是弑君之罪...”另一个将领,十分犹豫。
李奕断然道:“非为私利,实为救三军性命!事后所有罪责,我一人承担!”
解思明最终点头:“既然如此,当断则断。”
“但不必弑君,可软禁陛下,以陛下名义下令投降。”
计议已定,立即行动。李奕亲率心腹士兵,趁夜突袭中军大帐。
帐外守卫多是李奕旧部,大多选择袖手旁观。只有少数死忠抵抗,很快被制服。
李奕冲入帐内,见李势正醉卧榻上,口中还喃喃着,什么“天命”“东出”。
“陛下,得罪了。”李奕沉声道,命人将李势,捆绑控制。
李势惊醒,怒骂:“逆贼!你敢弑君?”
李奕平静道:“臣不敢,只为救三军性命,暂请陛下歇息。”
控制住李势后,解思明以皇帝名义,下达投降诏书。
派使者分别前往,冉闵和桓冲军中请降。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发生了意外。
王嘏的密使,悄悄潜入军营,联络了一些,仍然忠于李势的将领!
这些将领,发动突然反击,试图救出李势。
军营内爆发混战,成汉军彻底分裂为两派,自相残杀。
解思明和李奕措手不及,只能率部抵抗。
战斗从营内,蔓延到整个山谷,成汉军残部陷入彻底混乱。
消息很快传到,冉闵和桓冲耳中。
“成汉军内乱?”冉闵惊讶,“真是天赐良机!”
墨离却提醒:“天王,困兽犹斗,其势尤凶。”
“不如暂缓进攻,待其两败俱伤,再出手。”
冉闵点头:“先生所言极是,传令各部,收紧包围,但暂不进攻。”
桓冲也做出了类似决定,东晋军按兵不动,坐看成汉军内讧。
这场内乱,持续了整整两天。最终,解思明和李奕控制了局面。
但成汉军进一步减员,只剩不足两万人,且人人带伤,精疲力尽。
更糟糕的是,在混乱中,李势被一支冷箭射中,重伤垂危!
“陛下!陛下!”解思明扑到李势身边,只见这位狂妄的皇帝面色惨白,气息奄奄。
李势艰难地睁开眼,似乎恢复了片刻清明:“解...解爱卿...朕...朕错了...”
话未说完,便气绝身亡,解思明悲痛欲绝。
尽管李势昏庸暴虐,但毕竟是多年君臣,眼见如此结局,不禁潸然泪下。
李奕相对冷静:“相爷,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
“陛下既薨,当立即确立新君,稳定军心。”
但成汉皇室成员,都被王嘏控制在成都,哪里去找新君?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现带来了转机,混战中,士兵们找到了丢失的传国玉玺!
解思明手捧玉玺,突然有了主意:“没有新君…”
“我们就以玉玺为信物,向冉闵请降!冉素重信义,或可保全将士性命。”
小主,
李奕赞同:“事到如今,唯有如此了。”
二人于是以传国玉玺为信,再次派使者前往冉闵军中,表示愿意率部归降。
冉闵接到玉玺和降书,大喜过望:“得此玉玺,天命所归!”
但墨离提醒:“天王,玉玺虽好,却是烫手山芋。”
“若接受成汉军归降,恐与东晋再生龃龉。”
慕容昭也道:“且降军众多,粮草供应更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