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天下局

谢安抬手,止住了他的话。他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一株初绽的新梅,缓缓道。

“苻生暴虐,自取灭亡,意料之中。”

“苻坚…此人素有贤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非池中之物。”

“王猛,更是萧何、诸葛亮一流的人物,有经天纬地之才。”

他转过身,看着谢玄:“此二人组合,若假以时日…”

“整顿好关中那个烂摊子,其威胁,恐百倍于苻生那个疯子。”

谢玄神色凝重:“那我北伐之议…”

“北伐?”谢安轻轻摇头,目光深邃,“时机未至。”

“为何?此刻秦国内乱,岂非天赐良机?”

“玄儿,你看。”谢安走到一幅,巨大的天下舆图前。

“苻坚初立,首要在于安内。其西有‘狼主’威胁未明,北有慕容燕国虎视眈眈。”

“他现在最怕的,是四处树敌。我若此时大举北伐,非但不能成功。”

“反而会逼得,苻坚与慕容氏暂时妥协,甚至联手抗我。”

“届时,我大晋将独力面对,北方的双重压力,智者不为也。”

他手指点向淮河一线:“当下之策,非但不应急于北伐,反而应…适度示好。”

“示好?”谢玄一怔。“没错。”谢安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以吊唁苻生的名义、恭贺新君为名,出使长安。”

“一则,窥探苻坚、王猛之虚实,观察其国内政局。”

“二则,可暗中透露,慕容恪主力北上、邺城空虚之讯息…”

谢玄眼睛一亮:“叔父是想…祸水北引?让苻坚去牵制慕容氏?”

“鹬蚌相争,渔人方可伺机而动。”谢安淡淡道。

“即便不成,也能暂时稳住西线,使我朝能集中精力…”

“整顿内政,训练北府兵,等待真正的良机。况且…”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荆州桓氏,近来似乎也有些不安分。”

“内部的钉子,总要先拔干净,才好放心对外用兵。”

谢玄恍然大悟,深深折服于,叔父的深谋远虑。

一步闲棋,看似退让,实则包含了窥探、离间、缓兵、内固等多重深意。

“那…邺城那边?冉闵若真撑不住…”

“冉闵?”谢安轻轻拂去袖子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一头受伤的猛虎,固然可惜,但终究是别人的老虎。”

“他的存在,能多消耗一些,慕容氏的力量,便是他最大的价值了。”

“必要时…或许还能,废物利用一下。”

建康的棋手,落下了一颗,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影响深远的棋子。

东晋的战略,在谢安的掌控下,转向了更深沉的隐忍和布局。

第三幕:流亡中

凛冽的寒风中,一支残破不堪的军队,正在太行山麓,艰难地向南行进。

队伍人数已不足两万,人人带伤,衣甲褴褛,旗帜卷曲。

沉默中,透着一股死里逃生的疲惫,和未散的惊悸。

这正是从邺城,奇迹般突围而出的冉魏政权,最后的核心力量。

冉闵骑在一匹抢来的、同样瘦弱的战马上。

他的明光铠上,又添了几道新的创痕,脸色因失血和疲惫,而显得有些苍白。

但那双眼睛,却依旧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只是这火焰深处,多了几分审时度势的阴沉。

黑狼骑损失不小,但仍保持着,相对完整的建制的和战斗力。

此刻担当着护卫和断后的职责,如同沉默而警惕的狼群,散布在队伍四周。

慕容昭随军而行,她利用有限的草药和精湛的医术。

尽可能地处理着,将士们的伤势,但物资的匮乏,让她秀眉紧蹙。

暂时的安全,并未带来丝毫轻松,身后的邺城可能已然沦陷了。

他们突围后不久,慕容云虽未敢追击,但重新封堵缺口,邺城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并州故地,也被燕军牢牢控制,北返无望。

关中苻生虽死,但新君苻坚态度不明,且路途遥远。

中间隔着,慕容燕国的势力范围和大片混乱区域,西进风险极大。

“陛下,接下来…我们往何处去?”褚怀璧声音沙哑。

他清点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粮草,脸上写满了忧虑。

冉闵勒住马缰,目光投向南方,那重重山峦之外的方向。

他的脑海中,飞速权衡着所有的信息,慕容恪北返、苻坚上位、东晋偏安…

“去河南。”冉闵的声音低沉而果断,“南下,渡过黄河,去荆襄之地!”

众人皆是一惊。河南、荆襄,那是东晋的地盘!

虽然东晋与冉魏,名义上都是汉人政权,但关系微妙,甚至充满敌意。

冉闵称帝,更是东晋无法容忍的,僭越之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东晋朝廷,恐怕…”

董狰瓮声瓮气地开口,他本能地不信任,那些江南的士大夫。

“他们比慕容恪和苻坚更弱!”冉闵打断他,眼中闪烁着孤注一掷的疯狂。

“慕容恪要我们的命,苻坚心思难测,唯有东晋!”

“他们内部士族倾轧,武备松弛,北伐屡屡无功,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他顿了顿,露出一丝狰狞的笑容:“而且,别忘了,朕手里还有‘汉’字这面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