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仙与凡(3)【超大杯】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材料学老院士不知从哪里鼓起了巨大的勇气,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声音带着质疑和求知欲:“请恕我直言,楚先生!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元泱界拥有空间跃迁、维度操控的能力,对众多宇宙文明具有领导力……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为何还需要我们这相对‘原始’的工业体系?”

楚南华微微颔首,语气变得平缓而深邃: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明发展的核心。文明的出现和路径,深受其诞生之初的物质基础、能量环境及宇宙位置的制约。这些初始条件,如同塑造河流走向的山脉,直接决定了它未来的形态和选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话音刚落,科学大厅中,一位气质儒雅、两鬓斑白的中年学者立刻以清晰温和的嗓音向周围同僚解释道:

“这是真的。地球历史上就有绝佳例证,比如美洲的玛雅文明,他们在天文历法上成就斐然,拥有精确的太阳历、神圣历;数学上率先使用了‘零’的概念和二十进制;建筑上,如卡霍基亚的‘僧侣丘’,其基底是偏差小于1度的精确正方形,几何精度令人惊叹。”

他摊了摊手,语气带着一丝惋惜:“然而,关键的限制来了——整个美洲大陆极度缺乏易于开采和冶炼的铁矿资源! 这个致命的物质条件限制,使得他们空有高度发达的天文、数学和建筑知识,却始终无法突破‘石器时代’的桎梏,最终被拥有铁器的文明所超越。”

“这就是物质基础决定文明形态的铁律。”

老院士紧锁的眉头略微舒展,缓缓点头,目光中多了几分理解:

“……我大致明白了这个原则的普适性。请您继续,楚先生。”

楚南华悠闲地翘起二郎腿:

“宇宙的法则同样如此,甚至更加复杂。宇宙并非均质的,它是各种极端物理条件的混合体。”

“不同星域、甚至相邻星系之间,其时空结构、基本物理常数乃至能量形态都可能存在显着差异。”

“比如,” 一位女天体物理学家忍不住插话,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黑洞视界附近的时空扭曲与量子尺度的微观世界规则截然不同?这算是差异吗?”

“没错。” 楚南华赞许地点头,“而且差异的范围比这还要广泛得多。可以说,不同文明几乎都是在各自独特的宇宙‘物理规则子集’ 下诞生和发展的。”

他加重了语气:“因此,即使科技水平看似接近的‘同层级’文明之间,也注定了存在巨大的理解鸿沟。因为它们的底层物理环境不同,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形式不同,导致其科技树、社会形态乃至思维方式都根植于完全不同的土壤。”

“一个文明无法通过内省来真正理解另一个文明的根本动机和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你们会困惑于元泱界为何在‘工业’的某些方面显得‘落后’——这是我们的‘地基’和‘建材’与你们完全不同。”

“在我们的眼中,你们搞出来的东西才是不可理喻的。”

另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急切地追问:“那么,楚先生,导致这种差异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什么?是能量形态吗?”

楚南华眼中精光一闪:“正是能量。核心差异就在于我们生存的‘能量环境’天差地别!”

“想想看,你们在地球上发展电子技术,是不是经常受到太阳风暴的干扰?精密仪器动不动就失灵?”

看到不少人下意识地点头,他继续道:“但在广袤宇宙中,比太阳风狂暴千万倍的能量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充斥于元泱界及许多高维星域的——‘灵子流’。这是一种远比你们熟知的电磁力更为基础、维度更高的本源能量形式。”

这时,一位负责能源系统设计的工程师恍然大悟,失声道:“您是说……元泱界根本不依赖,或者说无法有效利用‘电能’?你们使用的能量基础是这种‘灵子’?”

“不错。” 楚南华肯定道,“对我们而言,用‘电路’和‘设备’操控你们赖以生存的‘电子’异常困难。在元泱界高浓度的灵子流场中,电子就像洪水中的小鱼,会狂暴地乱窜,完全无法稳定操控。我们尝试从地球带回去的任何电子设备,无一例外都在瞬间被狂暴的灵子能场‘烧’成了废铁。”

他环视众人,语气带着一丝奇特的赞赏:

“然而,地球却是个异类。它位于宇宙中一片极其罕见的‘能量荒漠’地带——这里的灵子流极其稀薄,近乎于无,电磁环境相对‘平静’。”

“这对大多数依赖高维能量的文明来说是灾难性的贫瘠,但对你们人类而言,却成了独一无二的机遇。”

“谁能想到,在这样一片‘无风’的荒漠中,你们这群‘土着’竟然把‘电子’这种‘低维’能量玩出了令人惊叹的花样!”

“利用电能的‘易得性’和相对稳定性,你们实现了高速信息传递、构建了庞大的工业体系,甚至捣鼓出了人工智能这种有趣的东西!”

楚南华的语气带着一丝自嘲和感慨:“反观我们元泱界,虽然掌握着更高维的灵子能量,但它就像沉重而难以驯服的‘铁球’。利用它的‘成本’极高,无法像你们的电子通讯那样的高频、高效、低能耗的信息交换。”

“我们甚至没有类似你们‘互联网’这样普及的信息网络。”

“因此,许多元泱界的造物,包括一些星际航行器,仍需要依赖高度个体化的‘手工’或‘心力’技艺去制造和维持——虽然对我们个体来说‘手搓飞船’并非难事,但从整个文明的效率和规模化角度而言,这无疑是极其低效和费力的。”

小主,

楚南华微微颔首,指尖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细微的笃笃声:“不过,幸运的是,你们已经在‘电能’这条独特的科技树上攀爬到了相当的高度。”

“你们构建的电力系统、信息网络、自动化控制……这些成熟的体系,对我们而言是极其宝贵的‘蓝本’。”

“我们不需要从零开始摸索,而是可以在你们坚实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元泱化’改造和适配。”

“比如,研发出能在灵子流高能场中稳定运行的‘绝缘’材料,或者设计出利用灵子场‘湍流’来间接稳定电子的转换装置……这比我们从头建立一套全新的、基于电能的工业体系,效率要高得多,风险也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