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礼尚往来

荀子也笑道:“师弟好色嘛。”

“儒家不是重农抑商吗?可寡人看上卿似乎很重视商贾之道啊?”

面对嬴政的疑问,高景道:“因为商人太重要了。商道用得好,可以兴国;用得不好,也可以亡国。

商人逐利,必须限制他们,只能贬低他们的地位,同时加强管控。”

嬴政茫然道:“儒家……是这个意思吗?”

高景笑道:“反正我的儒,就是这个意思。”

“上卿的儒,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儒啊!”

嬴政感叹了一句,还想继续问,目光无意间望向屋外,愣了一下:“天已经黑了?”

赵高如同隐形人般突然开口:“回大王,已是申时。”

嬴政看了看手中的竹简,又望了望外面的天色,迟疑片刻,道:“算了!上卿先回去吧,日后我再请教。”

高景心中疑惑,这次秦王怎么这么轻易就放他走了?

但还是起身道:“那,臣便告退了。”

“去吧。”

嬴政叹了口气,笑道:“我会让阴阳家为你的冠礼择吉日。”

这种小事也要麻烦阴阳家?

高景压下心中的疑问,道谢后离开。

“你送上卿回去。”嬴政对赵高说道。

“喏!”

等两人离开后,嬴政看着面前的竹简,良久后起身,往后宫去了。

这一时代行冠礼,大多在二月。

第二天,便有官员送来阴阳家占卜的吉日,因十日内无吉日,便延后到下一旬。

中间大约有三个月时间。

如果是普通人的冠礼,几天时间就足够准备。

但高景不同,他需要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以当下的交通状况,三个月时间仍显紧张。

秦王大概也是考虑到这点,才将日期定在三个月之后。

前期的准备和物品购置,均由秦王负责,但高景也不轻松,他需要写信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

而这件事最为烦琐。

我去不去是一回事,你请不请我又是另一回事。

按高景的想法,只邀请自己的好友即可。

但这个时代的礼节却并非如此。

除了秦、韩两国,其余五国的君主都曾派人带着礼物前往新郑邀请高景,尽管高景并未接受,也未接见,但双方已有往来。

按照礼节,高景必须写信给各国君王,邀请他们参加自己的冠礼。

无论他们是否前来,这封信都必须写。

否则便是失礼。

这就是“礼尚往来”。

于是,除了偶尔入宫与嬴政交谈外,高景一直忙于一边向荀子请教,一边写信。

“六国君王的信都写完了,其他人就不用了吧?”

高景握着笔,一脸为难地问道。

荀子正研究棋谱,听到声音后说:“儒家另外六系你也得一一写信邀请,还有诸子百家,之后才是你的私人朋友。”

高景差点把笔掉在地上,愣住道:“儒家六系我明白,但诸子百家……有些我根本没接触过啊!”